《楚简新读》|致楚人后裔,与所有寻根者:一张文明归家的地图
这不仅是一系列篇章,而是一张张文明归家的路图——在AI席卷的浪潮下,为仍在寻找根脉的人点亮一盏灯。
从竹简的肌理抵达先祖的脉搏,从楚地的烟火触摸文明的星图,在权力的棋局里,看见血脉深处的那份智慧。
两千年的碎片在这里渐次复位,楚文明,也在这些竹简中重新苏醒。
如果你是楚人后裔,这里写着你的归途:
- 祖先如何生活、思考与构建家园
- 楚文明何以兼具浪漫与理性、狂放与秩序
- 流淌在我们血脉深处的文化基因与精神坐标
如果你来自四方,这里是你的参照:
- 看一套文明如何调和理性与神秘
- 理解华夏土地上最早的多元共生
- 在全球化的混响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锚点
这不仅是对文明记忆的整理,更是一场面向未来的精神基建,是一张为当代人铺开的精神地图。
当世界在速度中失焦,当文化在喧嚣里被冲散,愿你循着这张竹简铺就的归家地图——找回我们来自何处、为何而立、又将走向何方。
————————————————————
《行称》与《病方》:楚王的一月与一身
清华简第十辑中,《行称》与《病方》被抄写于同一卷。它们一者关乎政事时序,一者关乎身体疾恙,共同构成战国楚人“外王–内圣”并进的治理系统。
《行称》是迄今所见首篇专述一月内政事宜忌的楚国时令文献。它以“月六称”为框架,将国家事务分解于六个特定日期:
- 裕文日,宣导教化
- 均民日,平衡利益
- 恭祀日,奉行祭祀
- 吊劳日,抚恤臣民
- 绰武日,整备军务
- 毕抑日,施行刑禁
每一“称”皆明言利弊,如“称均民,利分币,毋有贵贱必均,如不均,吝于牛马”。其余四日则为“废日”,不可作为,形成一种律动式的政治节拍——既有行动的准则,也有静默的余地。
《病方》则是目前抄成年代最早的方技类文献。全篇载有三方,前两者为酒剂,末一方为汤剂,分别针对肩背疾病、恐惧与目疾。如“壶瓠煮以酒,饮之以瘞肩、背疾”,以简朴的药方,应对身体所遭遇的苦痛与不安。
它们共同回应了一个根本命题:人在不确定的世界中,如何为国家与自身建立一套可控的秩序。
这两篇是一卷完整的生存指南:
《行称》治理的是国家机体的时序与节奏;
《病方》疗愈的是自然身体的疾痛与不适。
它们共同告诉我们:在变动不安的世间,秩序的建立不仅需要制度的规划,也需要对生命本身的关怀。一月有一月之政,一身有一身之养——治国如治身,治身亦如治国。
引文|当"国家日程表"遇上"皇家养生壶"
郢都的清晨,楚王坐在案前。
左手边,是刻着逐日政务的《行称》——一卷关于时间、权力与秩序的国家日程表;
右手边,是药香袅袅的《病方》陶罐——御医特调的“肩颈舒缓药酒”,专治长期批阅竹简造成的肩周炎。
这两卷竹简,一外一内,看似分属两端,却共同组成楚王的“巅峰之道”。
《行称》是他的时间操作系统,让国家从“人治的随意”走向“节律的自明”;
《病方》是他的元气维护手册,让身体从“疲惫的消耗”回到“可持续的战力”。
一个管“外王”,一个守“内圣”。
当两者同步运转,便形成一道治理飞轮:
时间管理节省的心力,成为养生产能;
养生带来的状态,又支撑起更高效的决断。
这是楚王的“巅峰之道”——
也是今天所有领导者与奋斗者都能借鉴的智慧。
通宝小哥在竹简边抬头,写下今日备忘:
“楚王的’双修’秘籍——
左手《行称》管时间,右手《病方》管身体。战国顶流,不只会打仗,也很懂得保养自己。”
一、《行称》|楚王的"国家时间管理术"
1. “月六称”=楚王版 Notion 看板
《行称》是楚国的“时间块管理法”。
“凡行称之道,月六称,岁四合。(简1)
——总括施行“称”这一政事的规则:每个月有六个“称日”,一年有四次“合日”。
“称”所指,是一类集中处理核心政务的“大事日”。
每一个“称日”都是一次高强度主题爆发:
先办成一类关键政务,再让行政系统进入“常规日”消化与执行。
因此,楚王把整个月拆成六个功能区:
六个称日把整个月“撑起来”,
剩下的二十四天中:
- 大部分是平常行政日
- 四天完全不得举政(“废日”)
“其余四日无可以为,是谓废日。”(简3)
“废日”不是懒散,而是国家制度强制的“节奏留白”。
楚王的工作强度因此成为:
- 六天:国家级大项目
- 二十天:行政消化
- 四天:绝对休止(废日)
这是高度自觉的节律管理。
楚王很早就明白:
不会休息的人,也无法治理长久。
2. 六大时间块管理
民间常以“1–5 / 6–10”整齐五日段来理解《行称》,
但依出土文献与我个人诠释,六称更接近五日节奏推进:
以朔日为起点:1、6、11、16、21、26。
月末余下数日,则为“废日”。
(1) 裕文日(朔日 / 1号)
“裕文,凡告必许,不可以怒,未至后称之日而有恶,得之于不裕。”(简3-4)
——在“裕文称”这一天:凡来报告与请求,都须应允,不可动怒。若随后出事,是因为“宽宏、充裕”得不够。
裕文日(1号):打造氛围、开启新月。
“今天不生气”不是礼貌,而是政治哲学。
(2)均民日(6号)
“称均民,利分币,毋有贵贱必均,如不均,吝于牛马。 ” (简4-5)
——在“均民称”这一天:分配财物必须公平,否则连牛马都会“反噬”。
均民日(6号):发工资、分资源。
公平做不好,连资源系统都会出问题。
(3)恭祀日(11号)
“称恭祀,利卜筮、功绩之事,如弗为,吝于五种不升。 ” (简5-6)
——在“恭祀称”这一天:适宜占卜、论功行赏;若不做,会导致五谷不丰收。
恭祀日(11号):绩效复盘。
占卜其实是古代版“数据分析”。
(4)吊劳日(16号)
“称吊劳,利田猎、驰马、毕弋、土功之事,如弗为,吝于小子、
徒卫、野俚人。 ” (简6-7)——在“吊劳称”这一天:有利于进行打猎、跑马、射鸟、土木工程等事情。如果不去做,会对下属、侍卫和乡野平民造成不利影响。
吊劳日(16号):慰劳团队、提高士气、整合人心。
(5)绰武日(21号)
“称绰武,利摄兵甲,修府库,如弗为,吝货资速散亡。”(简7)
——在“绰武称”这一天:有利于整顿武器装备,修缮府库。如果不去做,会导致物资钱财迅速散失。
绰武日(21号):风险管理日。
盘点仓储、查漏洞、稳资产。
(6)毕殪日(26号)
” 如称毕殪,利伐杀刑戮。” (简7-8)
——在“毕殪称”这一天:有利于征伐、杀戮和执行刑罚。
毕殪日(26号):系统清理。
把风险与隐患一次处理完。
3. 称日 vs. 废日:楚人对“时机”的理解
“凡称之日将有得,将又有得;有丧,将又有得。” (简8-9)
——在“称日”里:如果将有收获,那么接着还会有更大的收获。如果将有损失,但(因为是在称日)接下来反而会转向,变得有所收获。如果有喜事,那么接着还会有喜事。如果有坏事,但(因为是在称日)接下来反而会转向,变得有喜事。
“凡废之日有得,将又有丧;有丧,将又有丧。有恶,
将又有恶;有喜,将又有恶。” (简9-10)——在“废日”里:如果将有收获,那么接下来就会转向,遭遇损失。如果将有损失,那么接下来还会有更大的损失。如果有坏事,那么接下来还会有坏事。如果有喜事,但(因为是在废日)接下来反而会转向,变得有坏事。
“称日”=趋势向上
“废日”=趋势向下
这套逻辑不是迷信,而是古代版行为心理学:
在对的时间做事 → 成功率高
在错误时间硬推 → 事倍功半
楚人把“时机”视为行动的底层变量。
这不是迷信,而是楚国版行为心理学,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古代版本。
4. 时间的秩序之美
《行称》的核心不是日历,而是节律:
把一个国家拆成六个模块;
把复杂性划成可执行的任务;
把休息写进制度,让节奏可持续。
这是组织、国家、个人都能借鉴的节奏法则。
是生命的呼吸法:
吸气(做事)→ 呼气(休息)→ 再吸气 → 再呼气
规律,是对抗混乱最强的武器。
5. 现代启示:给自己排一个“月六称”
按照楚王的方法,我们可以给自己也排个”时间账本”:
(1)建立自己的”月六称”(或”周六称”)
把一周划分为不同的功能时段:
- 周一:战略日(裕文)——定方向、做规划,”今天只想大事”
- 周二:执行日(均民)——处理日常事务,”该干的活儿今天干完”
- 周三:学习日(恭祀)——复盘、充电、读书,”给脑子加加油”
- 周四:社交日(吊劳)——维护人际关系,”该聚的局今天”
- 周五:整理日(绰武)——清空收件箱、整理文件,”把乱摊子收拾干净”
- 周六:清零日(毕殪)——解决拖延的问题,”该了的事儿今天了了”
(2)设置”废日”
每周留出半天到一天,什么都不做:
- 不开会、不看邮件、不刷手机
- 只是发呆、散步、晒太阳
这不是浪费时间,而是给大脑”碎片整理”的机会。
(3)遵循’称日’的逻辑
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
不要在”学习日”处理杂务,不要在”社交日”逼自己深度工作。
顺势而为,而非强行对抗时间。
《行称》不是古文,而是一部“国家节律学”。任何组织,只要超过十人,就需要这样的秩序。
通宝小哥收起竹简说:
“《行称》表面是时间,
其实是在替天下定节律。楚国这么大,事这么多,
没有节奏,就只有混乱。可自此以后——
1号讲战略、6号发工资、11号复盘、16号团建、21号查库存、26号清账。有节奏,才有秩序。
秩序稳了,人心就不乱。”
二、《病方》|楚王的"宫廷养生黑科技"
《病方》残存三十余字,却清晰记录了三类极为珍贵的医疗手法:
酒剂内服、汤剂外洗、与对症极简主义。
它们不是巫术,而是楚王的“职业病清单”的官方处方。
1. 酒剂:内通——治肩背
“壺瓠煮以酒,飲之以瘞肩、背疾。”(简2)
——葫芦以酒煎煮,饮之治肩背酸痛。
楚王的肩背病,是典型“久坐成疾”。
战国没有键盘只有竹简,久坐、伏案、紧绷,一样伤肩。
2. 酒剂:安神——治心悸
“[廿/昔]煮之以酒,饮之以瘞憩。”(简2)
——某药材酒煎服,用以安定心悸、惊恐。
焦虑、劳心、压力过大——楚王的“高层综合症”与现代职场并无二致。
3. 汤剂:外洗——治目疾
“[爻/心]目煮以澡目疾,旦以缓之。”(简2–3)
——药材煮水洗目,清晨使用,缓解眼部不适。
盯竹简与盯电脑一样伤眼:
字体密、光线弱、需长时间聚精会神。
楚国的眼保健,不靠眼药水,靠的是——
热汤外洗,舒筋散滞,缓其疲劳。
图:清华战国竹简《病方》表,源自:清华战国竹简《病方》与阜阳《万物》简介
换句话说——楚王的痛点,与现代人完全一样:
久坐 → 颈椎痛
焦虑 → 心悸
长时间用眼 → 视疲劳
楚王坐的是王座,也逃不过“办公室三大病”。
而看起来像三条短信般的方子,
其实已经把 “古代医疗的底层逻辑” 写透了:
极简、对症、见效快。
每方只用一两味药。
煮酒就喝、煮水就洗。
没有夸张的十几味复方,没有过度干预。
这正是楚式医学最迷人的底层逻辑:
症状在哪里,调和就做到哪里。
不过度、不拖延、不堆砌。
要的就是“准、快、有效”。
通宝小哥写下:
“楚国宫廷的医术,其实已经脱离巫术。
用最少的药,解决最真实的痛——
这是楚人的养生哲学,也是他们的务实智慧。”
三、合一之智|时间与健康的"飞轮效应"
在楚人的世界里,身体与国家是一套同构的系统。
《病方》与《行称》能够并列出现,并非巧合,而是同一种更深层的治理观:
无论是身体还是国家,失衡便是疾病,调和便是治理。
1. 身体如国|调和不是技巧,是哲学
楚人将身体视作一个小型国家:
气血阴阳,是国家的文武。
疾病,是内部一处“失衡”。
用药,是平叛;养生,是维稳。
因此,《病方》的三则方子看似简单——肩背、目疾、烦悸——
却指向同一个目标:让身体重新回到秩序之中。
这与《行称》的逻辑完全一致:
《行称》:用“六称+废日”让国家回到节律
《病方》:用“酒煮+外洗”让身体回到平衡
一个治“外王”,一个治“内圣”。
但底层结构是一条线:和而不偏,平而不乱。
这,就是楚式智慧的核心:
不是征服,而是调和;不是控制,而是顺势。
2. 两个系统,一个原则|“秩序”是最高善
无论规模大小——
国家需要秩序,身体也需要秩序。
国家的秩序:
《行称》把一个月拆成“六称”,
让祭祀、军事、司法、文事、武事,各归其位。
以天时为框,以政务为线。
身体的秩序:
《病方》用最少的药物,
让肩背松开、目疾缓和、心悸安定。
以气血为框,以对症为线。
两者都基于一个古老而深刻的判断:
无序是万恶之源,调和才是最高治理。
3. “时机”与“对症”|同一智慧的两面
《行称》讲究“时机”:“日月有序,事亦有时。”
不在日子里硬做事,不逆天,不逆气。
《病方》讲究“对症”:“病有所在,药必随之。”
不求奇方,不多味,只求准确。
两者都体现出楚人的一种朴素理性:
所有问题,都必须在正确的时间,用正确的方法解决。
国家不能乱治,身体不能乱补。
没有万能药,也没有万能政令。
只有——恰到好处的判断。
4. 王官之学的整体性|同一人既治国,也治身
《行称》与《病方》同出一卷,说明其持有者的身份并非医者,而更可能是史官或王室贵族。
也就是说:
楚国的精英不把“治国”与“治身”分成两个世界。
他们相信:
一个能治理好自身节律的人,才足以治理国家的节奏。
这正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最早逻辑来源。
不是道德要求,而是治理学的结构要求。
5. 三方并行,构成“治国机器”的基础维护
《病方》的三则方子非常朴素,却指向关键部位:
- 肩背:支撑体力
- 眼睛:支撑判断
- 心悸:支撑稳定性
这不是给普通人开的方子,而是给治理者本人的基础维护。
因为楚王本人,就是国家这部机器的“中央处理器”。
CPU卡顿,整个系统都要崩。
因此,《病方》不是附录,而是——
治理结构的技术保障。
6. 双修之道|时间×身体 = 治理的飞轮效应
当我们把《行称》与《病方》放在一起看,
会看到一套惊人现代的飞轮结构:
- 《行称》节省时间 → 留出休息空间
- 《病方》恢复元气 → 提升治理效率
- 效率提升 → 再回到更高层次的治理节律
时间带动健康,健康驱动时间。
反复循环,越转越快。
这,就是楚文明的
“外修秩序、内养元气” 的双修哲学。
通宝小哥写下总结:
治理者首先必须治理自己的身体;
身体有序,国家才可能有序。
这不是鸡汤,而是战国时代最现实的生存逻辑。
尾之声|致每一位现代"君王"
楚王案头的两卷竹简,一外一内,看似毫不相干,
却共同回答了一个跨越千年的问题:
怎样才能在纷乱的世界里,维持自己的巅峰状态?
《行称》教他如何安排政务,让国家在节律中运转;
《病方》教他如何调理身体,让自身在节律中恢复。
千年之后,我们再读这些竹简,会突然明白:
它们并不是写给帝王的,而是写给每一个在职责与压力中打拼的人。
管理好自己的一天,就是治理自己的天下。
外面的世界越是复杂,
我们越需要为自己制定一份《行称》:
- 给不同任务分清主次
- 给重要事项预留节奏
- 给自己设定“不可逾越”的红线
同样地,我们也需要一份《病方》:
- 小病小痛不拖延
- 情绪与心绪及时调和
- 在疲惫之前补足元气
因为身体,是生命的第一资产。
我们可以为自己建立一套“六称”——
早晨处理思考类任务,下午推进执行类任务,傍晚留给家人或身心;
也可以为自己设立“废日”——
哪怕只是半天,也要彻底让大脑与身体归零。
时间 × 健康 = 人生的总价值。
缺了任何一项,另一项都会失去意义。
楚王知道这一点,所以他在案头放着两卷竹简。
我们也知道这一点,只是常常忘记。
最后的案边灯下,
通宝小哥写下一句:
“巅峰之道,不在于爬得多高,
而在于能在高处站多久。”
而能站得久的人,必然懂得——
节律是护身符,
身体是根,
时间是道。
参考资料来源: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编、黄德宽(主编)。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拾)。中西书局,2020。
🤖 人工智能协作声明
本文由作者主导构思、架构与撰写,并在人工智能模型 Claude AI & ChatGPT AI 的协作下,进行多轮讨论、节奏输出、语言检查、结构检测与文字润饰。所有内容均由作者独立主创完成,AI 工具仅作为语言节奏的辅助,不参与著作权主体归属。最终内容由作者人工审校并艺术化重构,承担全部创作与价值判断责任。
📜 本站所有原创作品均已完成区块链存证,确保原创凭证。部分重点作品另行提交国家版权登记,作为正式法律备案。原创声明与权利主张已公开。完整说明见:
👉 原创声明 & 节奏文明版权说明 | Originality & Rhythm Civilization Copyright Statement – NING HUANG
节奏文明存证记录
本篇博客文为原创作品,由黄甯与 AI 协作生成,于博客网页首发后上传至 ArDrive 区块链分布式存储平台进行版权存证:
- 博客首发时间:2025年11月20日
- 存证链接:953813aa-2315-4eeb-b2df-a7d8b7dfd7e8
- 存证平台:ArDrive(arweave.net)(已于 2025年11月20日上传)
- 原创声明编号:
Rhythm_Archive_20_Nov_2025/chu-bamboo-slips-27-xingcheng-and-bingfang - 用途声明:
本文为《节奏文明观》之〈楚文明 〉篇章,亦参与构建《AI×非遗文明共构档案》与《文明节奏回声计划》,用于文明节奏实地记录、区块链存证、跨域协作与版权登记用途。
© 黄甯 Ning Huang,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本作品受版权法保护,未经作者书面许可,禁止复制、改编、转载或商用,侵权必究。
📍若未来作品用于出版、课程、NFT或国际展览等用途,本声明与区块链记录将作为原创凭证,拥有法律效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