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清华简〈祝辞〉〈赤鹄〉|巫咒荒荒淌淌:楚人的秩序之术》

《清华简〈祝辞〉〈赤鹄〉|巫咒荒荒淌淌:楚人的秩序之术》

《楚简新读》|一份给楚人后裔的”文明归家地图”

这一系列《楚简》写作,从竹简的物质纹理到楚人的精神世界;从日常生活的烟火气到宇宙生成的哲学逻辑;
从王室政治的权力棋局到制度运转的底层结构——

我试图把两千多年来散落的片段重新拼接,让先祖的楚文明在竹简上重新开口说话。

如果你是楚人后裔,你将在这里找到:

  • 我们的祖先如何生活、思考、治理国家
  • 楚文明为何同时拥有浪漫、狂放与理性
  • 流淌在我们血液中的文化基因与精神位置

这不仅是文明记忆的整理,更是一张为楚人后裔铺开的——“文明归家的地图”。

愿我们在现代世界的速度、压力与迷雾中,都能重新找到:我们来自何处为何而立、又将走向哪里

————————————————————

《清华简第三辑》所收的《祝辞》与《赤鹄之集汤之屋》,原是两篇独立的巫术文献。一篇呈现”“的形态:在失火、溺水等突发情境中,楚人应当如何念诵、如何以语言止乱;另一篇则以”“构成:赤鹄降屋、商汤出走、巫者解梦,神怪事件与人间秩序相互交织,如同一部古代心灵剧本。

它们共同显露战国楚人面对混乱世界的双重机制:

  • 《祝辞》 把咒语当作最小单位的”秩序锚点“,在风险来临时用一句话稳住心神
  • 《赤鹄》 则以叙事解释不可控的命运,将失序转化为可讲述、可承受的故事

这并非巫术幻想,而是一种文明的应急结构。当世界无法被理性解释时,楚人让”术”维持当下让”事”重建意义让言语安定心灵让叙事安置恐惧

《祝辞》与《赤鹄》提醒我们:在人类最脆弱的时刻,语言与故事从来都不是逃避,而是最有力的应对。

引文|混乱的入口:两卷竹简与楚人的秩序之术

竹简缓缓摊开,空气仿佛被拉出一道细缝。
楚文字在缝隙中闪烁,欲语还休。

桌面上并置着两卷竹简——《祝辞》与《赤鹄之集汤之屋》。

人们提起“楚巫”,常想起的是另一个世界:
《九歌》的浪漫祭祀,
《天问》的狂放追问,
或屈原笔下香草美人与群神往来的神圣场景。

但真实的楚巫,与这些想象大相径庭。
他们不是迷信的承载者,而是秩序的操作者;
不是神话的制造者,而是危机管理的工程师。

真实的楚巫世界,在这两卷竹简中显露真容:

一卷是《祝辞》——混乱之际的“定点术”。
失火、溺水、涉险、射箭……
面对不可控的突发情境,楚人以咒语稳住心神,
如同在风暴中心打下锚点
让恐惧不至于吞没理智。

一卷是《赤鹄之集汤之屋》——危机之后的“破局术”。
一只不祥之鸟落在汤屋屋脊,引发宫廷议论与政治不安。
楚人的解决方式,是以“拆屋斩妖”的手段重写秩序——
不是驱鬼,而是驱散群体恐慌
不是迷信,而是通过事,把混乱重新纳入可控的范围。

两卷看似无关,却构成了古楚人的混乱应对系统:
前者是“仪式锚点”,在混乱中稳住自己;
后者是“叙事破局”,在混乱后重塑世界。

锚与破,定与变,构成了楚人面对未知的精神双螺旋

那些关于火焰、洪水、怪鸟与疾病的古老记录,
像是在提醒现代人:
楚文明的深处,藏着一整套在混乱世界中“自救与续命”的方法论。

竹简轻轻阖上。

甯巫官轻触竹缘,低声说:

“这些看似巫术的字句,其实是楚人留下的秩序技术。

《祝辞》是仪式锚点(Anchor)——在混乱中‘’住自己,让心安住

《赤鹄》是叙事破局(Break)——用故事重写秩序,让世界归位。”

楚人应对混乱重建秩序的智慧,
至今仍是我们需要的能力。

一、《祝辞》|咒语:楚人的"混乱应对术"

《祝辞》五支竹简,表面是咒语,
其实是楚人面对世界失控时的“三个自救按钮”

他们以一种古老、却极其高级的方式,在混乱中稳住自己:

不是逃避、不是喊天,
而是把世界“讲明白”,把自己“找回来”。

五支简记录了三种“安心定语”:

  • 溺水祝 → 面对失控(下沉的恐惧)
  • 救火祝 → 面对暴烈(燃烧的崩盘)
  • 射击祝(三种)→ 面对偏差(目标校准)

1. 面对失控 —— 当世界开始往下沉时

“恐溺水,乃执币以祝曰:’有上荒荒,有下淌淌。司湍彭祖,厚兹某也。’乃舍币。”(简1)

——如果担心溺水,就要拿着玉帛进行祈祷,说:
“你看那上方是广阔无垠的苍天,下方是浩浩荡荡的流水。
掌管着湍急水流的彭祖啊,
请您保佑并厚待这个祈祷的人吧!”
祈祷完毕后,就把玉帛投入水中作为祭品。

【仪式拆解】

⚡️ 情境:担心溺水

🪶 仪式:手持币帛(祭品)

🙏 祝祷词

“天上是一片混沌苍茫,地下是江河浩浩荡荡。
掌管着湍急水流的彭祖啊,请您厚待、庇佑这里的某某人。”

🎁 完成:将币帛沉入水中 

这段祝辞展现了一个完整的”人神契约“:

  • 描述现状:上荒荒,下淌淌
  • 呼唤权威:司湍彭祖
  • 提出请求:厚兹某也
  • 支付代价:舍币

楚人其实在说:
“水要吞我了——彭祖,你给我撑一下。”

这不是求神保命。
而是在混沌中强行建立一个可以沟通的世界

相当于在恐惧崩盘时喊出一个名字:

“至少,让恐惧有对象。”

【现代启示】

当焦虑如洪水漫灌,
当人生开始往下沉,
人需要一个“抓住点”:

  • 一句固定的自我提醒
  • 一个信任的人
  • 一个可投射意义的对象
  • 一段让自己停下来的呼吸

《祝辞》的“恐溺祝”,
教你在最混乱的时候,
找回一个可以站的位置。

🎶 节奏念白

上荒荒(叮!)—— 报表茫茫
下淌淌(铛!)—— 截止期淌淌
司湍的彭祖啊,
请给今夜码字的我,
一张不沉的船。

职场版总结

防溺咒语 = 当代职场保命术

“有上荒荒,有下淌淌”
= “领导画饼茫茫,KPI流水汤汤”

在混沌系统中召唤确定性、建立心理锚点。

2. 面对暴烈——当情绪开始燃烧时

“乃左执土以祝,曰:’吁!旨仁。绝显灵灵,兹我呈。’既祝,乃及以土。”(简2)

这段关于“救火”的《祝辞》展现了一种以土克火人地与共的古老智慧。

【仪式拆解】

🔥 情境:救火。

🪶 仪式:用左手抓起一把土。

🙏 祝祷词

“大地啊!我素来怀有仁爱之心。
请将那些显形的、作祟的精灵鬼怪隔绝开,
现在我将这捧土呈献给您。”

🌱 完成:把手中的土撒向火中。

古人认为左手通灵、属阴、能沟通非日常领域。

更深层结构是:

“土” = 大地的秩序
“仁” = 人的德性

两者形成一份契约:

以德换稳,以土镇乱。

“大地,我用仁德向你换取秩序。”

火灾被理解为“显灵灵”作祟,
祝祷要做的,就是:

绝显灵灵 = 切断混乱的根源。

撒土,就是契约落地的动作。

【现代启示】

面对燃眉之急,
仪式感是最快的灭火器。

🎶 节奏念白

捧一把月光
撒向燃烧的邮箱

说:此土为界,焦灼止步
——安抚世界前,要先安放自己的掌心

在危机管理中,
很多时候不是技术,而是集体定心
一个象征动作,就能让团队稳住。

3. 面对偏差——当人要行动时,先校准自己

简 3–5 是全篇最精妙之处:
楚人把“目标管理”写成咒语。

三段分别对应三种行动场景:

(1)随弓|用心瞄准(战略判断)

“随弓。将斗为尸,阳武即求当。引且言之:’,以心哀哉!’抚额,射戎也。”(简3)

——使用随身携带的弓(猎杀走兽)。当箭将要射中目标,使其成为一具尸体时,要气势昂扬地完成击杀。在引弓的同时,要常说:“射中!合于我心!” 这样射出的箭,就能击杀野兽。

地面猎物 → 必须预测其路径
“心”= 意图、判断、布局

行动步骤:
聚心 → 定意图 → 发箭

这是战略类任务的心法:
先稳心,再动手。

(2)外弓|用目瞄准(即时反应)

“外弓。将注为肉,阳武即求当。引且言之:”动,以目哀哉!”抚额,射禽也。”(简4)

——使用射飞禽的弓(猎杀鸟雀)。当箭将要射中目标,使其成为食物时,要气势昂扬地完成击杀。在引弓的同时,要常说:“射中!如我目之所见!” 这样射出的箭,就能击落飞禽。

空中飞禽 → 轨迹难测
“目”= 本能反应、即时觉知

需要“一瞬间的判断力”。
这是你在突发状况时必须依赖的能力:

看到什么,就做什么。
当下决定,就是答案。

(3)踵弓|用因果瞄准(价值判断)

“踵弓。将射干函,阳武即求当。引且言之:”动,以祸哀哉!”抚额,射函也。”(简5)

——使用需用脚踏的强弓(应对敌人的悍言挑战)。当将要射杀口出狂言的敌人时,要气势昂扬地完成击杀。在引弓的同时,要常说:“射中!自取其祸!” 这样射出的箭,就能如其恶言一般,报应在他自己身上。

对象是“人”,且带恶意。
因此咒语不是“心”或“目”,
而是锁定“祸”:

你的恶言,你的后果。

这既是心理威慑,
也是给自己“正当性”,
让射手相信:

“我不是杀你,我是在执行因果。”

从而解除心理负担,将杀戮正当化的仪式。

✦ 三弓一理:意图 × 专注 × 正当性 = 行动的三支箭

  • 随弓(心)= 战略意图
  • 外弓(目)= 专注本能
  • 踵弓(祸)= 价值正当性

成功,就是行动与意图的高度统一。

楚人的射箭术,本质上是一套目标管理与心力聚焦的古老心法。

甯巫官批注:

,是’吞没与失位‘的混乱。
,是’暴烈且不可逆‘的混乱。

楚人的应对:不是’求神止水’,也不是’求神灭火’,而是通过仪式建立心理定位与行动秩序

,是’目标偏差’的隐喻。三种祷告,不是’求神保佑必中’,而是’恢复瞄准参数‘。”

仪式 = 锚

《祝辞》不是祈福,
而是楚人与世界沟通的密码,
是一套用于混乱时代的“秩序校正工具”。

二、《赤鹄之集汤之屋》|楚文明的"政治寓言"

《赤鹄》是一套 “危机重组叙事”
它不是怪力乱神的故事,而是一部隐喻清晰的 政治诊断书

  • 怪鸟来临 → 异常事件引发恐慌
  • 汤射杀怪鸟,命人煮汤 → 试图消除不祥
  • 小臣被后妻逼迫,偷喝了汤 → 意外获得洞察力
  • 小臣逃到夏朝,用”诊断术”治好夏王的病 → 知识转化为权力
  • 诊断方法:拆屋、斩蛇、挖蓤 → 根除式解决方案

整则故事,是楚人用“神话语言”完成一次结构性改革的推演

1. 赤鹄来临:怪象何以成为政治诊断?

“曰古有赤鹄集于汤之屋,汤射之获之,乃命小臣曰:’脂羹之,我其享之。'” (简1)

——古时有赤色的鹄鸟集聚在商汤的房屋上,汤射杀了它,命令小臣说:”把它煮成羹汤,我要享用。”

甯巫官批注:

“赤鹄,不是神迹,而是’异常事件’的叙事包装。”

在古代世界:

  • 怪鸟出现 = 不祥之兆
  • 射杀怪鸟 = 想消除不祥
  • 煮成羹汤 = 想吸收其力量

但故事的重点不在“怪鸟”,
而在 “怪鸟触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

它是危机如何被识别、解释与处理 的一套流程图。

2. 赤鹄 = 洞察力:神鸟羹的隐喻性能

“小臣既羹之,汤后妻纴巟谓小臣曰:’尝我于尔羹。’小臣弗敢尝,曰:’后其杀我。’纴巟谓小臣曰:’尔不我尝,吾不亦杀尔?’小臣自堂下授纴巟羹。纴巟受小臣而尝之,乃昭然四荒之外,无不见也;小臣受其余而尝之,亦昭然四海之外,无不见也。”(简2-4)

——小臣把鸟煮好后,汤的后妻纴巟对小臣说:”让我尝一口你的羹汤。”小臣不敢,说:”王后会杀我的。”纴巟说:”你不给我尝,我也要杀你。”小臣从堂下把羹汤递给纴巟。纴巟喝了之后,突然能看到四荒之外的一切;小臣喝了剩下的,也能看到四海之外的一切。

洞察力的隐喻:

喝羹 → 获得洞察世界的能力 → 用洞察力诊断夏王之病。

赤鹄从“不祥”转化为“洞察”,
象征异常事件带来的认知突破

【间奏:神鸟羹的启示】

🪶 故事闪回:偷喝汤的小臣,突然看懂世间所有隐藏的规则

💡 当代转译:有时候,打破规矩尝的那口”禁忌”,正是灵感的开始

甯巫官笑道:

“原来所有创意的本质,
都是偷喝了,
某碗神的羹。”

3. 彻屋斩妖:破坏旧结构,重建新秩序

“帝命二黄蛇与二白兔居后之寝室之栋,其下余后疾,是使后疾疾而不知人。帝命后土为二蓤屯,共居后之床下,其上刺后之体,是使后之身疴疟,不可极于席。” (简7-9)

——天帝命令两条黄蛇和两只白兔住在王后的寝室屋梁上,它们让王后生病而不省人事。天帝命令后土神制造两个蓤怪,住在王后床下,刺穿王后的身体,让王后疟疾不止,无法安睡。

“小臣曰:…后如彻屋,杀黄蛇与白兔,𡊭地斩蓤,后疾其瘳。'” (简13)

——小臣说:”如果拆掉房屋,杀死黄蛇和白兔,挖地斩掉蓤怪,王后的病就会好。”

这是巫术?不,这是政治隐喻。

  • 黄蛇、白兔在屋梁=上层结构有问题
  • 蓤怪在床下=底层结构有问题
  • 彻屋=拆除旧秩序
  • 斩蓤=消除病根
  • 重建建筑=建立新的制度壁垒

这是楚人用神话语言写出的:

一套彻底式的结构变革

结局:改革成功,但仍留一道“制度补丁”

“夏后乃从小臣之言,彻屋,杀二黄蛇与一白兔;乃𡊭地,有二蓤屯,乃斩之。其一白兔不得,是始为埤,丁诸屋,以御白兔。” (简14-15)

——夏王听从小臣的话,拆掉房屋,杀死两条黄蛇和一只白兔;挖地,找到两个蓤怪,斩杀了。但有一只白兔没找到,于是在房屋四周筑起矮墙,防止白兔再来。

  • 大部分病因被清除
  • 仍有“系统残余”可能复发
  • 于是建立制度护栏防止危机再起

楚人非常清醒:
混乱可以处理,但必须设防。

4. 小结:赤鹄是一套“危机重组叙事”

理论上是巫语,实际上是政治语言。
楚人用”故事”,完成了结构性改革的合法化。

赤鹄“叙事破局”的五步逻辑:

异常事件(赤鹄)

获得洞察力(喝羹汤)

诊断病根(黄蛇、白兔、蓤怪)

破坏旧结构(彻屋斩妖)

重建新秩序(筑矮墙)

甯巫官总结:

“混乱无法避免,
但可以通过重新叙述,为它赋予意义
从而在废墟上重建秩序。

这是——
楚式的‘破局术’。”

三、楚式双螺旋| 定与破的生存美学

“定”与”破”,构成楚人面对混乱的精神结构。

Anchor(定) + Break(破)
= 楚式精神结构

两卷竹简并排放在桌上。

  • 左边:《祝辞》
  • 右边:《赤鹄之集汤之屋》

它们提供的不是具体的答案,
而是一套元方法——
一套教人如何与世界相处的底层思维

楚人巫术的底层逻辑,
并非迷信,
而是一种深刻的“参与式宇宙观”:

  • 人与世界(天、地、神、自然)是一体连续的整体

  • 人可以通过语言、行为与精神姿态,
    主动参与并影响世界的运行。

这与现代“人是旁观者/控制者”的世界观完全不同。

透过巫术咒语与政治神话,
楚人留下的是一套生命美学
教人如何在不确定性中建立秩序的心法

1.《祝辞》的启示:仪式的锚定力

《祝辞》相信语言的魔力。
它的仪式感,是内在秩序的锚点

面对“上荒荒,下淌淌”的海量信息,
现代人的心极易被拉碎、被焦虑淹没。

而《祝辞》中的每一个动作——
执幣、执土、念咒——
其实都是高度程序化的仪式

它们的心理学本质是:

以可控的行为,对抗不可控的环境。

以此在内心重建秩序与掌控感。

这启发我们也能为自己设计“现代祝辞”:

  • 工作开始前整理桌面(相当于“执土”)
  • 焦虑时深呼吸
  • 以小仪式划定心理边界

这些微小却可控的动作,
是今日的“防溺咒”“救火土”。

2.《祝辞》的启示:意图与专注的力量

射箭篇是《祝辞》中最锋利的部分。

古文说得极其清楚:

  • “动,以心哀哉!”
  • “动,以目哀哉!”

在关键的“动”的瞬间,
楚人要求——

让“心”与“目”对齐,把全部精神聚焦在一个目标上。

这不是技巧,而是一种状态:
意识与行动完全同步

在今天,这就是:

  • 临在(Presence)
  • 深度工作(Deep Work)
  • 单点突破(Single Focus)

一次只做一件事,
让“”“”完全投入其中。

这是对抗信息过载时代最有效的反制武器。

3.《赤鹄》的启示:根除式的结构变革

《赤鹄》中,小臣凭借对“知识”(另一种语言)与结构逻辑的掌握,扭转乾坤。

它给出的启示十分明确:

叙事能够重写现实,而真正的治愈来自结构的变革。

现代人常用修补式方法处理深层问题:

  • 用止痛药应付慢性病
  • 用短期激励缓解职业倦怠
  • 用碎片阅读填补知识焦虑

结果:问题不断复发,焦虑越补越深。

《赤鹄》告诉我们:

夏王的怪病不是身体问题,
而是其生活、权力、情绪的空间结构失衡

治疗之道不是吃药,而是:

“彻屋”——拆除旧结构,清除病源。

这是系统层面的“根除术”,
是一种敢于“动根部、破旧屋”的勇气。

它提醒我们:

  • 个人顽疾:需要“彻屋式”改变环境,而非靠意志
  • 企业低效:需要“斩蓤式”改革制度,而非打鸡血

真正的变革,必须触及深层结构。

4. 楚式双螺旋:定与破的生存美学

两篇文献共同揭示了楚人的“混乱治理学”:

《祝辞》:仪式锚点(Anchor)
→ 在混乱中稳住心神,实现“安内”。

《赤鹄》:叙事破局(Break)
→ 通过重构故事解释混乱,实现“攘外”。

二者的辩证关系:

  • 只有“定”,会僵化
  • 只有“破”,会虚无
  • 唯有“定—破”循环,才能穿越混沌

甯巫官批注:

“楚人相信:混乱无法完全避免,但可以被重新编码。”

尾之声|透过楚式巫术美学,找回自己的魂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阅读《祝辞》与《赤鹄》,
其实是在进行一场现代招魂

招的不是鬼神,
是那种与天地共感的能力
那种在混沌中建立秩序的生命力
那种敢于结构性革新的勇气

楚人的锣声早已敲响。
它穿越三千年提醒我们:

混乱未止,故事未完。
但只要“锚点”在,“破局”就可能。

楚人留下的不是咒语与神话,
而是一套在混乱中生存与创造的元能力

  • 当信息洪流淹没理智时:
    用《祝辞》的“仪式锚点”稳住自己。
  • 当系统僵化阻碍生长时:
    用《赤鹄》的“叙事破局”重建现实。

最终这场跨越三千年的对话在问我们:

在成为一个高效的“现代人”之前,
我们是否先成为了一个完整、有魂的人?

甯巫官跋:

“巫语其表,政理其髓。
楚人早知:乱是常态破是必然定是选择。”

参考资料来源:

李学勤(主编)。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叁)。中西书局,2012。

赤鹄之集汤之屋_百度百科

📚 更多来自竹简的声音:

楚简帛书思想 | Chu Bamboo Script & Silk Classics

  • 关于制度与治理
  • 关于哲学与认知
  • 关于司法・军政
  • 关于身体・病理
  • 关于帛书・宇宙……

它们共同组成了楚文明的思想银河

🤖 人工智能协作声明

本文由作者主导构思、架构与撰写,并在人工智能模型 Claude AI & ChatGPT AI  的协作下,进行多轮讨论、节奏输出、语言检查、结构检测与文字润饰。所有内容均由作者独立主创完成,AI 工具仅作为语言节奏的辅助,不参与著作权主体归属。最终内容由作者人工审校并艺术化重构,承担全部创作与价值判断责任。

📜 本站所有原创作品均已完成区块链存证,确保原创凭证。部分重点作品另行提交国家版权登记,作为正式法律备案。原创声明与权利主张已公开。完整说明见:

👉 原创声明 & 节奏文明版权说明 | Originality & Rhythm Civilization Copyright Statement – NING HUANG

节奏文明存证记录

本篇博客文为原创作品,由黄甯与 AI 协作生成,于博客网页首发后上传至 ArDrive 区块链分布式存储平台进行版权存证:

  • 博客首发时间:2025年11月18日
  • 存证链接:edb34456-c040-4388-935a-c8b74d165119
  • 存证平台:ArDrive(arweave.net)(已于 2025年11月18日上传)
  • 原创声明编号
    Rhythm_Archive_18_Nov_2025/chu-bamboo-slips-26-zhuci-and-chihu
  • 用途声明

    本文为《节奏文明观》之〈楚文明 〉篇章,亦参与构建《AI×非遗文明共构档案》与《文明节奏回声计划》,用于文明节奏实地记录、区块链存证、跨域协作与版权登记用途。

© 黄甯 Ning Huang,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本作品受版权法保护,未经作者书面许可,禁止复制、改编、转载或商用,侵权必究。

📍若未来作品用于出版、课程、NFT或国际展览等用途,本声明与区块链记录将作为原创凭证,拥有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