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车:推动中国高铁走向世界的力量 (下)

中国高速列车的三种经典:和谐号、复兴号与磁浮列车 资料来源:微信5001轨道站 和谐号:高速铁路的标志性符号“和谐号”是中国高速列车的一个重要标志,它的名字象征着中国铁路发展的和谐与进步。2004年中国铁路进入高速发展时期,2006年,四方庞巴迪公司将其生产的CRH1A动车组正式命名为“和谐号”,并在《人民铁道》报上首次亮相。CRH动车组的命名系统中,CRH代表中国高速列车(China Railway High-speed),而后面的数字和字母则分别代表了生产厂家及列车的速度等级和编组形式。例如,CRH1A是四方庞巴迪生产的时速200-250公里的8辆编组动车组,而CRH3C是唐山公司生产的时速300-350公里的8辆编组动车组。这个名字不仅代表了技术的进步,也成为了中国铁路现代化的象征。 图片来源:微信科技日报复兴号:自主创新的杰作“复兴号”是中国标准动车组的代表,它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在高速铁路领域的自主创新迈出了重要一步。2013年,中国铁路总公司启动了中国标准动车组研制项目,旨在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动车组。经过三年的艰苦研发,2017年,复兴号终于取得了型号合格证和制造许可证,并于同年2月25日在京广高速铁路线上投入载客体验运营。9月21日,复兴号在京沪高铁上以时速350公里正式运营,使中国成为世界上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复兴号不仅拥有先进的技术配置,还承载了中国铁路的梦想与荣光,展示了中国铁路自主创新的强大能力。 图片来源:微信广州市科协磁浮列车:未来交通的先锋磁浮列车是地面交通领域中的技术先锋,代表着未来交通工具的发展方向。2016年10月21日,中国中车启动了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车的研发项目。这一项目由四方股份公司主导,计划在青岛建设一条长达5公里的高速磁浮试验线。与传统磁浮技术相比,中车的高速磁浮列车采用了新型的永磁电磁混合悬浮系统,使悬浮能耗降低35%、电磁铁温升降低40摄氏度、单位有效载荷车辆减重6%以上。经过1680多项仿真计算和4750多项试验,2021年7月20日,时速600公里的磁浮交通系统在青岛下线。这不仅是世界上第一套设计时速600公里的磁浮系统,也是目前可实现的速度最快的地面交通工具,标志着中国在未来交通领域的技术储备和创新实力。这些列车代表了中国在高速铁路领域的技术进步和创新精神,从和谐号的历史起点,到复兴号的自主创新,再到磁浮列车的未来愿景,它们共同描绘了中国铁路发展的辉煌蓝图。 文化与价值观的传承与创新 企业使命与愿景使命:连接世界、造福人类中国中车的使命是通过轨道交通装备的核心业务,连接世界、造福人类。这一使命体现了中车对全球铁路发展的贡献和对人类社会的责任感。愿景:全球领先的跨国企业中国中车的愿景是成为全球领先、跨国经营的一流企业集团。这一愿景不仅体现了对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的追求,也反映了中车致力于推动全球轨道交通发展的战略目标。 核心价值观:正心正道,善为善成正心正道“正心正道”是中国中车的核心价值观,强调企业及员工在行为和决策中要秉持诚信、勇担责任、遵纪守法。这一价值观要求中车人树立远大目标,坚持正确方向,体现了中车在产业报国理想中的坚定立场。善为善成“善为善成”要求企业及员工善于做事,力求卓越。这一价值观体现了中国中车追求创新和卓越的精神,鼓励员工不断学习和自我提升,注重实干、创新和精益求精。企业文化的内涵与特征中国中车的企业文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组织氛围:阳光和谐、简单坦诚、开放包容工作作风:由我来办、马上就办、办就办好高铁工人精神:产业报国、勇于创新、民族自信、精益求精、服务至上这些特征不仅体现了中国中车的工作态度和精神风貌,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文化支撑。 制造风格与成功之路中车的成功不仅仅依靠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更依赖于严格的制造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工作风格:标准化操作:中车在制造过程中严格遵循SOP(标准操作程序),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质量要求。这种严谨的制造态度保证了每一列高铁的高质量和高安全性。精益制造:中车注重精益制造,通过不断优化生产流程,减少浪费,提高效率。这种对质量的严格要求和对流程的精益求精,是中车不断突破自我、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关键。自主创新:中车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自主创新。中车董事长孙永才指出,中车能够从跟跑者成长为领跑者,关键在于自主创新。通过不断的技术研发和创新,中车不仅掌握了核心技术,还在全球高铁领域中赢得了领先地位。合作与协同:中车强调纵向和横向的合作。纵向上,车链中的各个企业共同发力;横向上,产学研的协同攻关,共同解决技术难题。这种合作模式不仅提升了中车的整体实力,也推动了整个行业的进步。 纪录片:大国重器 - 超赶之路 纪录片《大国重器》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深入的讲解,详细描绘了中车透过模仿学习到凭借自主创新和精湛工艺,推动了中国铁路技术的飞速发展。该片聚焦于普通产业工人与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中的关键人物,真实记录了他们的智慧、生活和梦想。通过人物故事和制造细节,生动展现了充满中国智慧的机器制造故事,并再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从起步到超越世界先进水平的艰辛历程。纪录片的微信链接 结语 中车的成功不仅仅在于技术上的突破,更在于创新精神的体现。那些曾经遥不可及的技术,如今在中车人的手中焕发了新的生命。他们不满足于模仿,而是通过自主创新,将国外技术与中国需求完美结合。这种创新精神让中车不仅在国内占据领先地位,也在全球舞台上绽放光彩。每当一列“复兴号”高铁穿梭在中国的大地上,它不仅仅是科技的结晶,更是团队合作与国家意志的象征。正是这种无形的力量,让中国高铁从“和谐号”一路走来,迈向了更加辉煌的未来。团队的每一次默契配合,国家的每一次战略支持,都是中车成功的基石。中国中车的故事就像是一列不断前行的高铁,在历史的轨道上奔驰,它以创新为动力,以奉献为起点,将中国的梦想带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它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在全球轨道交通领域的崛起与骄傲,也让人们坚信,这条未来的铁轨上,将会有更多辉煌的篇章等待书写。其他与中国中车相关的文章, 请见:中国中车:推动中国高铁走向世界的力量 (上)中国中车 千里车缘十部曲资料来源:高铁见闻…

0 Kommentare

中国中车:推动中国高铁走向世界的力量 (上)

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有这样一个充满传奇的企业——中国中车。它不仅仅是一家制造高铁的公司,更是一部现代中国工业的史诗,展现了中国在全球轨道交通领域的雄心与实力。让我们把时间的镜头聚焦在一列列奔驰在钢轨上的高铁身上。每一列高铁背后,都有一群默默奉献的中车人。他们在节假日仍坚守岗位,为的只是确保每一列列车的安全。他们的奉献精神如同风中劲草,不论严寒酷暑,都不改初衷,这种无私的付出让他们的名字与这列列车紧紧相连。在中车的车间里,每一位工程师都在用心雕琢每一个细节,从车厢的设计到生产的每一环节,安全与质量始终是他们的信念。那是一种执着与追求,是对每一列高铁安全运行的承诺。中车的每一项技术突破,都是他们用智慧和汗水铸就的奇迹。中国高铁的发展堪称一部传奇故事。在其故事的背后,中国中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高铁的自主创新与成就 有句话说:“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中国高铁发展的战略思维。随着中国中车的成立,中国高铁走向世界的步伐也开始加快。2015年7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访问中国中车长客股份公司时指出:“高铁,中国产的动车,是中国的一张亮丽的名片。”李克强总理在视察中国中车巴西维保基地时也称赞道:“在市场的竞争大潮中,打造金名片,我看到了,这个名片闪闪发光,希望永不褪色。”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我国自主创新的一个成功范例就是高铁,从无到有,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自主创新,现在已经领跑世界。”截至2023年,中国中车稳居全球规模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供应商,主持、参与、修订国际标准近100项。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超过4万公里,足以绕地球赤道一圈。4000多列高速动车组被誉为“陆地航母”,见证了盛世中国的每一处风景,承载了千家万户的幸福温情,占全球高铁运营总里程的60%以上,成为全球高铁发展的领跑者。中国高铁作为国家名片的地位被广泛传播并为大众所认可。 中国中车与高铁的关系 中国中车(CRRC)与中国高铁的发展密不可分。作为全球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商,中国中车在中国高铁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生产制造中国中车负责制造大部分的高铁列车,包括著名的和谐号和复兴号系列列车。中车利用先进的技术和工艺,为高铁提供了高质量、高性能的车辆。例如,复兴号列车完全由中国中车自主研发,具备更高的速度、更好的节能效果和更舒适的乘坐体验。2. 技术研发中车在轨道交通领域的技术创新和研发方面投入巨大,推动了中国高铁技术的进步。通过不断的科技创新,中车在高速列车的设计、制造和测试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使中国高铁成为世界领先的高速铁路系统之一 。3. 标准制定中国中车参与了中国高铁技术标准的制定。这些标准不仅适用于国内的高铁项目,还被推广到国际市场,为全球高铁建设提供了参考。中车的技术和标准被广泛应用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铁建设项目中 。4. 国际合作与出口中国中车在国际市场上积极推广中国高铁技术,与多个国家和地区合作建设高铁项目。例如,中车在欧洲、亚洲、非洲和南美洲都有高铁项目,推动了中国高铁技术的国际化发展。通过出口高铁列车和技术服务,中车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5. 支持高铁运营中车不仅制造高铁列车,还提供全方位的运营和维护服务,确保高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中车的综合服务能力,包括车辆维护、零部件供应和技术支持,保障了中国高铁的高效运营 。 中车的历史与背景 中国中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81年。143年前 - 1881年6月9日,中国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唐胥铁路开始铺轨。中车唐山公司的前身——唐山修车厂,按照开平矿务局总办唐廷枢的授意,以英籍工程师金达绘制的图纸,工匠们利用废旧材料秘密制造出了中国自制的第一台蒸汽机车——“龙号”,由此开启了中国铁路的历史。 图片来源:微信中国中车1970年代,中国铁路运输状况相对落后,全国拥有的铁路大约有5万公里,其中4万公里是蒸汽线路,跑的是冒着冲天烟柱的蒸汽火车。火车时速最高为100公里左右,平均运行时速刚过40公里。跨越式发展是中国铁路发展的口号,它符合当时中国铁路发展的实际,也为中国高铁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改革与重组2000年,中国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被分拆为中国南车集团与中国北车集团,开始了独立发展。2013年年底,中央领导决定重组南北车集团,2015年6月1日,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成为全球轨道交通装备领域的巨无霸公司。…

0 Kommentare

中国中车 千里车缘十部曲

中车小档案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CRRC Corporation Limited)是全球领先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成立于2015年,由中国北车和中国南车合并而成。中车的业务范围涵盖高铁、城轨列车、磁浮列车、电力机车、柴油机车、机车车辆及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制造和维护。公司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致力于提供绿色、智能、可持续的交通解决方案。中车产品远销全球六大洲,服务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中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代表。凭借卓越的产品质量和高效的服务,中车在国际市场上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第一章:初识中车 2018/2019年,我在德国铁路公司(Deutsche Bahn)教授语言与文化培训课程。那时,通过德国铁路公司的学员,我第一次听说了中国中车这家中国大陆的企业。这个为期半年的课程不仅包括语言课程,还涵盖了文化课程。由于这位高管学员需要与中国中车进行谈判,并前往大陆出差,我除了帮助他准备和练习签约时的中文祝词,还教他唱《月亮代表我的心》。他后来告诉我,在大陆出差时,由于他会唱中文歌曲,大家对他特别热情,跟他称兄道弟。每次上课时,中国中车都是我们讨论的一个重要话题。课程结束后,这位学员送给我儿子一架中国中车的车模,这个小小的车模成了我们与中国中车结缘的起点。 第二章:招聘会上的相遇 2019年的4月,中国中车来斯图加特招聘。通过斯图加特学生会,我得知了这个消息,因着对中车的好奇,便带着儿子和车模来到招聘会现场。在这里,我认识了中车人力资源部人才处的江建春处长。当时,加微信时,我对他的职位与头衔并不了解,只知道他的名字。此后的几年里,偶尔会收到江处长发来的中车海外人才招聘信息,请我帮忙转发。 第三章:再次联系 2024年3月,江处长再次因为海外招聘转发一事联系我。当我询问他们今年是否会再来德国招聘时,他立刻回答会提出申请,并在他的工作群组里谈到了我儿子。通过群组的对话,我才得知他的职位,心里感到有些尴尬,因为在讲究级别的华人社会中,我感觉自己缺乏礼貌。 第四章:中车的速度与效率 一个月后,即四月底,我惊讶地得知他们已经组团,并做好了来德国招聘的海报。我震惊于中国的速度与效率,这让我在大学里经常和系上的教授们谈起此事,大家通过我认识了中国中车这家企业,同样惊讶于中国的效率与速度。这几张图为今年来德的招聘海报: 跨文化比较 1: 中国效率 vs. 德国速度招聘会时和郝团长聊了一下中德两国不同的工作方式。他说,在中国,上级交办的任务通常在一天内就会有回复。我回答他说,在德国通常需要等两个礼拜,原因有几个:第一是非全职工作,比如我在大学工作50%,一周三天,很多妈妈也是非全职工作。第二是员工可能在休假。第三是员工可能生病了。因此,回复的平均时间约为两周。跨文化比较 2:为谁而工作?聊天时,江处长提到他们为“企业”和“国家”工作。这句话对我来说又是一记文化震撼。在德国,我所学到的是工作与生活分开,为了薪水工作,为了度假工作。在德国的工作环境中,我学会了“划清界限”,只做分内的事。小时候学到的成大功、立大业、做大事的理想,早已在这个个人主义的社会里荡然无存。 第五章:儿子的兴趣 儿子当时拿到车模后,除了观赏,还进行拆解,他说他想研究里面的构造。2019年9月7日,我们第一次乘坐从上海到西安的高铁,从那一刻起,中车从一个名字变成了我们的实际生活体验,在我们心里播下了深深的种子。此后,…

0 Komment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