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中国中车入职培训模式中的中华文化元素

在 Haufe 学院白皮书《员工入职培训的十个成功因素》(第二页)中提到,根据2023年的入职培训调查,81%的受访者认为公司在入职培训的责任和结构上尚未统一。虽然入职培训涉及许多部门,如人力资源、招聘、管理层、团队和IT等,但调查显示,仅有25%的受访者认为结构化培训由人力资源部负责,而15%的受访者则认为应由招聘团队处理和安排。调查结果还显示,34%的受访者认为入职培训应由管理层负责,而17%的受访者则认为招聘团队应负责这一过程。这表示在实际操作中,缺乏中心化的培训流程设计,导致培训质量参差不齐,流程缺乏创意。此外,36%的HR负责人表示,他们在新员工的第一个工作日之前就已经收到辞职信。因此,如何让员工对公司产生情感上的投入、认同感和文化融合,对于企业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具挑战性的课题。 Haufe 学院白皮书里的十大入职培训成功因素 在白皮书里提出了入职培训成功的十大要素, 分别是:建立系统的入职培训流程确保公司内部有一个清晰的培训流程,由专人或团队负责整体协调和监控。分阶段实施培训入职前、第一周和试用期三个阶段,进行行政准备、专业融入和长期培训。3. 做好行政准备确保新员工第一天就能顺利入职,包括准备好办公环境和必要的文件。4. 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包括个人介绍、任务目标、培训措施和定期反馈等内容,以确保员工顺利融入工作。5. 重视社会融入帮助新员工了解公司文化和建立跨部门关系,提高归属感。6. 优化第一天体验制定清晰的第一天计划,使新员工得到热情的招待,并能迅速适应新环境。7. 定期提供反馈保持开放的反馈文化,定期提供专业反馈,并积极听取新员工的意见。8. 安排员工谈话和目标设定在试用期内进行定期谈话,评估员工进展和目标达成情况,解决可能的潜在问题。9. 早期解决适应困难通过谈话和观察识别新员工的适应困难,并及时采取措施解决,以避免影响团队绩效。10. 做出录用决定在试用期结束时,根据员工的表现做出录用决定,并与新员工进行建设性的谈话。 入职第一天体验的最优化: 中车的入职培训 在2024年7月至8月初,多家中车子公司迎来了新员工的入职培训。当我看到这些子公司在微信公众号上的相关报道时,对培训的活动印象非常深刻,这些入职培训有着类似而既定的内容,提供了新员工一场文化与职业培训的双重盛宴。培训的报道特别注重新员工的第一天体验,处处展现了华人文化特有的热闹氛围、仪式感和盛大感,营造了浓厚的归属感和热情。并有提供家属参与的活动,这是群体文化的特色,这项活动增强了家属的信任感与员工的融入感。接下来,我将展示八家中车子公司入职培训的内容和特点,介绍它们如何通过这些精彩的活动体现对新员工的关怀与文化融合。 入职培训的内容分类与特点 1. 入职接待活动:培训的开端从迎接新员工开始,真是满满的仪式感:入职接站、专属签名墙、入职纪念照、入职纪念章……每个子公司的新员工大约有100人左右。除了类似园游会的热闹和盛大氛围外,还特别注重个性化服务。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中车唐山公司特别准备了印有员工名字的可乐饮料,这种细致的安排体现了对每位员工的重视。图片来源:中车唐山微信公众号这些活动让新员工们一上岗就感受到了浓浓的欢迎氛围。公司还组织了“请您放心”新员工家属接待日,把新员工的家属也拉进来,让家长对公司有深入了解,增强了他们对公司的信心。 图片来源:八家中车子公司的微信公众号, 请见资料来源列表。2. 领导谈话:领导们分享了中华文化价值观,强调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性,并对新员工提出了政治、法律和公德方面的底线要求。这些讲话不仅传达了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也鼓励新员工在职业生涯中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这些领导谈话里, 有着浓厚的中华文化价值观内涵,…

0 Kommentare

中式婚礼与歌单推荐

2023年11月,我在脸书上看到一则关于中式婚礼歌单介绍的视频,深受震撼。视频中的音乐、主持人浑厚低沉的嗓音以及恰到好处的精彩旁白都让我印象深刻。这支影片激发了我对中式婚礼的浓厚兴趣,让我想深入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并认识适合的音乐选择。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四个重点:首先,中式婚礼的流程和主要环节;其次,为什么中式婚礼如此充满仪式感?;第三,探讨现代年轻人为何选择中式婚礼,以及这种选择如何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特色;最后,我将根据婚礼主持人阿良的推荐, 介绍几首适合婚礼现场的中式音乐,以增添婚礼的氛围和情感深度。希望通过这些内容,提供大家对中式婚礼的初步认识。 1. 中式婚礼的流程和主要环节 中式婚礼是中国传统婚礼的代名词,也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时婚礼通常安排在黄昏举行,这一时间的选择象征着阴阳交替的渐变之意,因此称为“昏礼”。中式婚礼的传统流程包括六个重要环节: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纳采:男方家派人去女方家提亲,表示正式的结婚意愿,并送上一些礼物以表达诚意。问名:男方确认女方的名字和生日,以确保没有不合适的配对问题,通常是为了确认双方的八字合婚。纳吉:男方在女方家请来占卜师或算命师,询问婚期是否吉利,以确定结婚的最佳日期。纳征:男方根据传统准备一些礼品(如金银首饰、衣物等),送给女方,以表示诚意和尊重。请期:确定结婚的具体日期,并邀请双方的亲友参加婚礼,通常会选择一个吉利的日子。亲迎:在婚礼当天,男方家派人去迎接新娘,通常会有一队盛装的迎亲队伍,将新娘接到男方家举行婚礼仪式。这些环节在《礼记·昏义》中有详细描述:“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强调了婚礼的庄重和仪式感。例如,纳采是为婚礼前的征求同意,问名则是确认新人的身份,纳吉和纳征分别涉及吉兆和礼物的交换,请期确定婚期,亲迎则是迎接新娘的仪式。这些传统的礼仪在古代被认为是家庭和社会的重要仪式,反映了古人对婚姻的重视。简言之, 古代的婚礼流程包括三个主要阶段:婚前礼,即订婚;正婚礼,即正式的结婚仪式;婚后礼,即庆祝新婚后的角色转变。中国古代婚礼不仅是个人结合的仪式,更是祭祖和传宗接代的重要途径。这种婚姻观念重形式而轻内容,注重社会责任而忽视个人感情,在一些农村地区,这种思想甚至持续至今,传宗接代的观念依然占据重要地位。尽管现代的婚礼仪式有所简化,但其独特的文化意义和丰富的仪式依然保留了下来,成为现代人追寻文化根源和重视传统民俗的新时尚。 2. 为什么中式婚礼如此充满仪式感?其背后的文化因素 在中国传统礼仪中,婚礼被赋予了最为重要的地位。婚礼是所有古礼中最为繁复的仪式,反映了古人对婚姻的高度重视。这种重视源于古人对“传宗接代”的强烈期望,婚礼不仅是个人结合的仪式,更是延续家族血脉和兴旺家族的重要手段。古代中国社会生产力低下,科技水平有限,人们对自然现象和生活环境的理解受到限制。由于无法用科学解释和应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古人往往将这些问题归咎于妖魔鬼怪,并通过崇拜和祭祀神明来寻求平安。因此,婚礼被视为人生中最重要、最美好、最隆重的时刻,繁复的中式婚俗礼仪便成为了人们对婚礼顺利进行的祈愿和祝福的体现。这些复杂的中式婚俗礼仪并非仅仅是迷信的表现,而是古人面对自然和环境挑战时的一种精神寄托和心理防御机制。虽然传统婚礼中存在一些过时的观念,但这些礼仪蕴含了几千年中华文化的积淀,对当代婚姻道德观仍有积极意义。例如,夫妻忠诚、相濡以沫、白头偕老等观念,都是对婚姻负责、规范婚姻道德的重要体现。中式婚礼的仪式感源于多种文化因素,这些因素深深扎根于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文化中。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文化因素:1.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对中国婚礼文化影响深远。儒家强调“礼”的重要性,认为婚姻是个人与家庭的重要仪式,需遵循严格的礼仪和规范,以体现对长辈和社会的尊重。婚礼仪式中诸如敬拜天地、尊重父母等礼节,体现了儒家对家庭和社会秩序的重视。2. 道教信仰道教对中式婚礼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婚礼吉日的选择和传统的宗教仪式中。道教讲究天人合一,认为选择一个吉利的婚期能够获得天神的保佑,确保婚姻幸福美满。许多婚礼仪式如祭拜天地、安床等,都受到了道教文化的影响。3. 风水学风水学在传统中式婚礼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风水师会根据新人的出生日期、家庭方位等因素,选择最合适的婚期和婚礼场地,以求好运和顺利。婚礼的各个环节,如迎亲路线、婚房布置等,都会考虑风水原则。4. 民间习俗中国的各个地方有着丰富多彩的婚俗传统,这些习俗往往与地方文化、民族特色以及生活方式紧密相关。例如,一些地方有“哭嫁”传统,表示新娘对离开娘家的不舍;还有一些地方的婚礼习俗中包含了许多独特的庆祝活动,如“抬轿”迎亲等。5. 家族观念家族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核心地位。中式婚礼强调家族的团结和延续,因此婚礼仪式不仅仅是两个人的结合,更是两个家族的融合。婚礼中的许多仪式,如“纳采”、“问名”等,都是为了确保双方家族的和谐与稳定。6. 历史传统传统中式婚礼中的许多礼仪源自古代的婚姻习惯和历史记录。这些传统礼仪逐渐演变和规范化,形成了如今的婚礼流程。例如,“六礼”制度就是对婚礼各个环节的详细规定,从提亲到迎娶,涵盖了婚礼的全过程。7. 伦理道德中式婚礼中强调的伦理道德观念,如夫妻间的忠诚、尊重长辈、孝敬父母等,都反映了中国社会对婚姻责任和家庭责任的重视。这些观念在婚礼仪式中得到体现和强化,使婚礼不仅仅是个人的庆祝,更是对家庭和社会责任的承诺。这些文化因素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中式婚礼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使其成为一种深具仪式感的传统庆典。 3. 现代年轻人选择中式婚礼的原因 现代年轻人选择中式婚礼的原因有很多,以下是几个主要的重点:1. 文化传承中式婚礼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年轻人通过举办中式婚礼,不仅能体验传统的婚礼仪式,还能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这种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给婚礼增添了独特的文化意义。2.…

0 Kommentare

探讨中车集体婚礼的文化意义:从八种感受看企业福利

在2024年5月31日的德国斯图加特招聘会上,我惊讶地发现中车将集体婚礼作为员工福利的一部分。出于好奇,我向中车科创公司的江总经理询问了这一举措。他分享了几篇报道,介绍了中车旗下多个子公司举办的集体婚礼。我将这些报道拿给系里的经济学和人力资源管理教授们讨论,大家对企业为员工举办集体婚礼的做法感到非常新奇,认为这一做法非常有趣。特别是在个人主义盛行与公私分离的德国,企业为员工举办集体婚礼的做法显得尤为独特,更不会是招聘会上的介绍亮点。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背景下,如何有效激励员工并提升企业文化是每个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中国中车,作为中国领先的轨道交通设备制造商,提供了集体婚礼这一独特的福利措施。这一做法不仅代表了企业福利的创新,更深刻体现了华人文化中的集体价值观。 从八种感受看集体婚礼作为企业福利 本文将从集体婚礼给中国员工带来的八种感受出发,探讨其背后的文化意义。内容包括中国员工激励需求的特点、集体婚礼作为企业福利的意义,以及集体婚礼如何与华人群体文化相融合。这八种感受分别是:幸福感与满足感:集体婚礼为新人提供了独特的幸福体验和满足感。夫妻之间的连结感:婚礼强化了夫妻间的情感联系和共同目标。仪式感:婚礼的庄重仪式感增添了婚礼的神圣性和重要性。责任感与激励感:众多见证者使新人感受到婚后生活的责任和激励。对企业的认同感与忠诚感:企业提供的集体婚礼增强了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忠诚度。荣誉感与社会认同感:集体婚礼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提升了新人在社会中的自我认知与荣誉感。热闹感和盛大感:婚礼的规模和气氛带来了热闹和盛大的感受。集体感与文化传承感:集体婚礼体现了华人文化中对集体和传统的重视。 1. 幸福感与满足感 在华人社会中,婚姻被视为人生中的重要事件。家庭在华人文化中被看作人生的重要支柱,企业在这方面提供支持,不仅提升了员工的幸福感,也增强了他们对企业的满足感。 企业提供的集体婚礼服务,为员工提供了全方位的婚礼体验,使他们能够更加轻松地享受婚礼过程,并提升了他们的幸福感和喜悦感。 虽然是集体庆祝,但每对新人都能感受到独特的个人喜悦和满足,并享受婚礼带来的特殊体验。 在中车的集体婚礼中,新人们收到刻有自己名字的动车组模型和由新人指纹拼成的艺术品,这些特别的安排让每位新人都感受到被重视和珍惜,从而增强了他们的幸福感。 2. 夫妻之间的连结感 婚礼的准备通常涉及繁琐的细节和高昂的成本。 通过提供集体婚礼,企业将婚礼的筹备工作交给专业团队处理,使新人们能够更加专注于享受婚礼的幸福时刻。 这种安排增强了夫妻之间的情感联系,使他们在迎接婚姻生活的新篇章时能够更加紧密。 3. 仪式感 在强调集体利益和群体协作的华人文化中,家庭和婚姻被视为社会和文化的基石。婚姻的每个细节都充满了仪式感和社会意义。集体婚礼特别强调仪式感,尤其是在中式婚礼中。通过豪华的布置、精选的音乐和既定的流程,婚礼展现了庄重与独特性。这种形式不仅使新人在庄严的仪式中体验到婚礼的神圣和重要性,也给在场的观礼者和来宾留下了深刻而震撼的感受,符合华人对婚礼仪式的传统期待。这里是中铁四局的中式婚礼照片: 图片来源:中国青年报附注: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企业和解决方案供应商。中国中铁集团公司,全称为‌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基建建设、勘察设计与咨询服务、‌工程设备和零部件制造、‌房地产开发、铁路和公路投资及运营、矿产资源开发、物资贸易等业务于一体的多功能、特大型企业集团。如欲进一步了解中式婚礼的背景、流程、仪式感的文化意义和适合婚礼的音乐,请参见"中式婚礼与歌单推荐"一文。  4. 责任感与激励感…

0 Kommentare

中车人物董事长孙永才: 从童年电影里的汽笛声到“复兴号”的腾飞 | Der Vorsitzende von CRRC, Sun Yongcai: Vom Pfiff der Dampflokomotiven in der Kindheit bis zum Aufstieg des ‚Fuxing‘

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有一个名字与高速铁路息息相关——孙永才。他的名字,就像那永不停歇的火车轮声,象征着中国铁路的飞速发展和无尽梦想。 童年电影里的汽笛声:初识火车 在孙永才的童年记忆中,有一幕深深烙印在心里:他坐在银幕前,专注地看着电影《铁道游击队》。电影中的火车汽笛声,仿佛穿透了银幕,也穿透了他的内心深处。那轰鸣的声音不仅让年轻的孙永才充满了兴奋和动力,更激发了他对火车的无限憧憬和向往。他的内心仿佛在那一刻被点燃,感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召唤与激情。这股强烈的情感,让年少的孙永才立下了一个坚定的目标:他要和火车的梦想紧紧相连。他的旅程从电影中的梦想开始,随着他逐步走向现实。 从梦想走向现实:大连铁道学院的求学和大连机车厂的见习 随着岁月的流逝,孙永才怀揣着对火车的热爱,进入了大连铁道学院,选择了机械制造工艺及其自动化专业。这一选择不仅是对他童年梦想的延续,更是对未来挑战的迎接。在学院的学习中,他深入了解了火车制造的每一个细节,掌握了先进的制造工艺和自动化技术。他的学习不仅增强了他的专业知识,更为他将来在铁路行业的创新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之后, 他进入了大连机车厂进行实习。在工厂中,他第一次亲眼见证了火车的制造过程,那些曾经看似遥不可及的机械部件,如今就在他的眼前显现。这种奇妙的感觉,让他心中的梦想变得愈发清晰。在那段实习生活中,孙永才不仅见证了火车从无到有的过程,也感受到了火车制造的独特魅力。这个年轻人充满了对技术和工艺的热爱,他知道,自己的未来与这条轨道息息相关。 从磨砺中崛起:技术创新与管理之路 随着时间的推移,孙永才进入了中国铁路的发展舞台。他的职业生涯从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开始,经历了从副总经理到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的成长历程。每一步,他都在坚持自己的信念,不断优化工艺,改进技术,提升工作效率。他默默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工作。他用实际行动解决了无数现场问题,将自己对火车的热爱转化为对事业的执着追求。正如他在笔记本上写下的那句总结语:“中国高铁,千锤百炼出真金。” “复兴号”的腾飞:改革先锋与最美奋斗者 2015年,孙永才成为了中国中车的关键人物,推动了“复兴号”高速列车的研发和全面推广。他的工作让“复兴号”从梦想变为现实,使得中国的铁路网络在世界上闪耀光芒。火车的速度不再是限制,而是连接世界、提升生活品质的桥梁。孙永才的努力得到了国家的认可,2018年,他被授予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先锋”称号,2019年被评为建国70周年“最美奋斗者”。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成就的肯定,更是对他为中国铁路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的赞扬。2015年,孙永才成为了中国中车的关键人物,推动了“复兴号”高速列车的研发和全面推广。他的工作让“复兴号”从梦想变为现实,使得中国的铁路网络在世界上闪耀光芒。火车的速度不再是限制,而是连接世界、提升生活品质的桥梁。孙永才的努力得到了国家的认可,2018年,他被授予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先锋”称号,2019年被评为建国70周年“最美奋斗者”。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成就的肯定,更是对他为中国铁路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的赞扬。Auf dem weiten Land Chinas gibt es einen Namen, der untrennbar…

Kommentare deaktiviert für 中车人物董事长孙永才: 从童年电影里的汽笛声到“复兴号”的腾飞 | Der Vorsitzende von CRRC, Sun Yongcai: Vom Pfiff der Dampflokomotiven in der Kindheit bis zum Aufstieg des ‚Fuxing‘

中国中车:推动中国高铁走向世界的力量 (下)

中国高速列车的三种经典:和谐号、复兴号与磁浮列车 资料来源:微信5001轨道站 和谐号:高速铁路的标志性符号“和谐号”是中国高速列车的一个重要标志,它的名字象征着中国铁路发展的和谐与进步。2004年中国铁路进入高速发展时期,2006年,四方庞巴迪公司将其生产的CRH1A动车组正式命名为“和谐号”,并在《人民铁道》报上首次亮相。CRH动车组的命名系统中,CRH代表中国高速列车(China Railway High-speed),而后面的数字和字母则分别代表了生产厂家及列车的速度等级和编组形式。例如,CRH1A是四方庞巴迪生产的时速200-250公里的8辆编组动车组,而CRH3C是唐山公司生产的时速300-350公里的8辆编组动车组。这个名字不仅代表了技术的进步,也成为了中国铁路现代化的象征。 图片来源:微信科技日报复兴号:自主创新的杰作“复兴号”是中国标准动车组的代表,它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在高速铁路领域的自主创新迈出了重要一步。2013年,中国铁路总公司启动了中国标准动车组研制项目,旨在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动车组。经过三年的艰苦研发,2017年,复兴号终于取得了型号合格证和制造许可证,并于同年2月25日在京广高速铁路线上投入载客体验运营。9月21日,复兴号在京沪高铁上以时速350公里正式运营,使中国成为世界上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复兴号不仅拥有先进的技术配置,还承载了中国铁路的梦想与荣光,展示了中国铁路自主创新的强大能力。 图片来源:微信广州市科协磁浮列车:未来交通的先锋磁浮列车是地面交通领域中的技术先锋,代表着未来交通工具的发展方向。2016年10月21日,中国中车启动了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车的研发项目。这一项目由四方股份公司主导,计划在青岛建设一条长达5公里的高速磁浮试验线。与传统磁浮技术相比,中车的高速磁浮列车采用了新型的永磁电磁混合悬浮系统,使悬浮能耗降低35%、电磁铁温升降低40摄氏度、单位有效载荷车辆减重6%以上。经过1680多项仿真计算和4750多项试验,2021年7月20日,时速600公里的磁浮交通系统在青岛下线。这不仅是世界上第一套设计时速600公里的磁浮系统,也是目前可实现的速度最快的地面交通工具,标志着中国在未来交通领域的技术储备和创新实力。这些列车代表了中国在高速铁路领域的技术进步和创新精神,从和谐号的历史起点,到复兴号的自主创新,再到磁浮列车的未来愿景,它们共同描绘了中国铁路发展的辉煌蓝图。 文化与价值观的传承与创新 企业使命与愿景使命:连接世界、造福人类中国中车的使命是通过轨道交通装备的核心业务,连接世界、造福人类。这一使命体现了中车对全球铁路发展的贡献和对人类社会的责任感。愿景:全球领先的跨国企业中国中车的愿景是成为全球领先、跨国经营的一流企业集团。这一愿景不仅体现了对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的追求,也反映了中车致力于推动全球轨道交通发展的战略目标。 核心价值观:正心正道,善为善成正心正道“正心正道”是中国中车的核心价值观,强调企业及员工在行为和决策中要秉持诚信、勇担责任、遵纪守法。这一价值观要求中车人树立远大目标,坚持正确方向,体现了中车在产业报国理想中的坚定立场。善为善成“善为善成”要求企业及员工善于做事,力求卓越。这一价值观体现了中国中车追求创新和卓越的精神,鼓励员工不断学习和自我提升,注重实干、创新和精益求精。企业文化的内涵与特征中国中车的企业文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组织氛围:阳光和谐、简单坦诚、开放包容工作作风:由我来办、马上就办、办就办好高铁工人精神:产业报国、勇于创新、民族自信、精益求精、服务至上这些特征不仅体现了中国中车的工作态度和精神风貌,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文化支撑。 制造风格与成功之路中车的成功不仅仅依靠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更依赖于严格的制造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工作风格:标准化操作:中车在制造过程中严格遵循SOP(标准操作程序),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质量要求。这种严谨的制造态度保证了每一列高铁的高质量和高安全性。精益制造:中车注重精益制造,通过不断优化生产流程,减少浪费,提高效率。这种对质量的严格要求和对流程的精益求精,是中车不断突破自我、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关键。自主创新:中车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自主创新。中车董事长孙永才指出,中车能够从跟跑者成长为领跑者,关键在于自主创新。通过不断的技术研发和创新,中车不仅掌握了核心技术,还在全球高铁领域中赢得了领先地位。合作与协同:中车强调纵向和横向的合作。纵向上,车链中的各个企业共同发力;横向上,产学研的协同攻关,共同解决技术难题。这种合作模式不仅提升了中车的整体实力,也推动了整个行业的进步。 纪录片:大国重器 - 超赶之路 纪录片《大国重器》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深入的讲解,详细描绘了中车透过模仿学习到凭借自主创新和精湛工艺,推动了中国铁路技术的飞速发展。该片聚焦于普通产业工人与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中的关键人物,真实记录了他们的智慧、生活和梦想。通过人物故事和制造细节,生动展现了充满中国智慧的机器制造故事,并再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从起步到超越世界先进水平的艰辛历程。纪录片的微信链接 结语 中车的成功不仅仅在于技术上的突破,更在于创新精神的体现。那些曾经遥不可及的技术,如今在中车人的手中焕发了新的生命。他们不满足于模仿,而是通过自主创新,将国外技术与中国需求完美结合。这种创新精神让中车不仅在国内占据领先地位,也在全球舞台上绽放光彩。每当一列“复兴号”高铁穿梭在中国的大地上,它不仅仅是科技的结晶,更是团队合作与国家意志的象征。正是这种无形的力量,让中国高铁从“和谐号”一路走来,迈向了更加辉煌的未来。团队的每一次默契配合,国家的每一次战略支持,都是中车成功的基石。中国中车的故事就像是一列不断前行的高铁,在历史的轨道上奔驰,它以创新为动力,以奉献为起点,将中国的梦想带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它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在全球轨道交通领域的崛起与骄傲,也让人们坚信,这条未来的铁轨上,将会有更多辉煌的篇章等待书写。其他与中国中车相关的文章, 请见:解析中国中车入职培训模式中的中华文化元素探讨中车集体婚礼的文化意义:从八种感受看企业福利中国中车:推动中国高铁走向世界的力量 (上)中国中车:推动中国高铁走向世界的力量 (中)中车人物董事长孙永才:…

0 Kommentare

中国中车:推动中国高铁走向世界的力量 (中)

添乘制度的故事 故事开始在2004年的夏天,那时中国铁路正在经历一个重要的变革。为了确保高速列车的安全与顺畅运行,铁道部决定推出一项新的制度,名叫“添乘制度”。这可不是普通的规章制度,而是像一场铁路安全的探险之旅。故事的主人公是各铁路局的主要领导,他们在这个制度的实施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每个月,他们都要亲自登上高速列车,开始一场别开生面的“添乘”任务。这不仅仅是一趟简单的列车之旅,而是一场全程紧张刺激的检查行动。每当添乘任务开始时,这些领导们会带上便携式设备,像侦探一样对机车的操控系统和列车的运行状态进行详细检查。他们穿行在车厢之间,仔细观察列车的每一个角落,确保一切都在正常运转。沿途,他们还会对沿线的治安状况、道口和防护栅栏的安全性进行检查,就像铁路上的“守护者”。他们会停下来,检查那些可能被忽视的细节,比如施工现场的防护是否到位,路料管理是否合规。这些领导们的“添乘之旅”不仅仅是一次单纯的检查,更是一种对铁路系统的深刻体验。每次他们坐在列车上,看到外面飞驰而过的风景,听到列车平稳运行的声音,都感受到一种身临其境的责任感。他们知道,这趟列车不仅承载着乘客的期望,也承载着铁路安全的重任。在添乘制度实施的第三年,铁道部的领导接受采访时说道:“添乘不是目的,真正的目标是解决问题,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他们的添乘行动不仅是一次次的实地检查,更是向全路发出的信号,鼓励全体干部深入到运输一线,了解实际情况,推动改进措施的落实。就这样,添乘制度在默默无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每个月,这些铁路的“勇士们”都在铁道线上奔走,确保列车的安全运行,维护着铁路的稳定与顺畅。他们的故事,是铁路安全背后的无声守护,也是铁路系统不断进步的见证。 经典谈判:中国高铁的技术之争,与西门子的谈判传奇 在中国高铁的辉煌进程中,2004年夏天发生了一场被称为“谈判史上的传奇”的故事。那时,中国正处于高速铁路的崛起阶段,需要两个重要支柱来支撑:一是高速铁路的线路建设,二是高性能的动车组。相较于线路的复杂性,动车组的技术难度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技术的突破需要时间和积累,而这段传奇故事的关键就在于与西门子的谈判博弈。故事的开端是中国铁道部决定启动一场至关重要的动车组招标。这次招标不仅仅是对价格的竞标,更是一场智慧与策略的较量。铁道部的领导们知道,这次谈判的成功不仅能节省大量资金,更能在技术转让条款中获得更有利的条件。因此,他们决定采取一种被称为“战略买家”的策略,全力以赴地展示他们的行动力和谈判智慧。谈判的过程中充满了戏剧性。一方面是西门子公司,他们开出了3.9亿欧元的技术转让费,这是一个令人大跌眼镜的高额价格。另一方面,是中国铁道部,他们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策略和手段,将这一价格压缩至仅仅8000万欧元。这个“砍价”的过程仿佛一场精彩的国际商业大战,充满了情报战、权力斗争、反间计、背叛和惊天密谋。西门子公司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而铁道部则在这个谈判桌上展现了他们的精明与决策能力。最终,这场谈判的结果可以说是中国高铁历史上的一次巨大胜利。西门子每列原型车的价格由3.5亿元人民币降到了2.5亿元人民币,而技术转让费则从3.9亿欧元降至仅8000万欧元。这一夜之间的“砍掉30亿元”的传奇故事,不仅在当时震惊了业界,更在后来的商业谈判中被誉为经典,甚至在斯坦福大学的经济学课程中被作为案例学习。但节省30亿元并不是唯一的胜利。更为重要的是,中国铁道部通过这次谈判掌握了技术谈判的主动权,并在技术转让条款中获得了更优惠的条件,为中国企业的技术消化和自主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了确保技术转让的有效实施,铁道部特意设置了一道“防火墙”,即技术转让实施评价。技术转让实施评价: 在合同执行到一定阶段时,铁道部会对技术转让的效果进行评估。评估对象是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和中车长客股份公司。尽管你已中标,但铁道部暂时不会付款。国外合作企业作为教师,需向中国企业传授技艺。铁道部不考核教师教得如何,而是考核学生学得怎样。如果中国企业没有学好,付款仍会被延迟。这个考核方法十分严格,迫使国外企业不仅要认真教学,还要担心遇到不够聪明的学生。即使他们尽心尽力地教,如果学生学不会,他们的钱也将无望。这些外国教师们无奈之下,只能拿出他们的看家本领。通过这一策略使得外国企业必须全力以赴地传授技术,同时也防止了可能的技术流失。中国高铁的国产化过程可以用三个阶段来概括:第一个阶段是“他们干,我们看”,这时候中国企业主要是依赖外国技术,进行学习和模仿;第二个阶段是“我们干,他们看”,在这一阶段,中国企业开始在国内组装动车组,同时外方专家进行指导;第三个阶段是“自己干”,中国企业逐渐用国产零部件替代外国零部件,实现了高铁的自主生产和创新。这三个阶段被风趣地总结为:第一阶段叫“僵化”,即严格按照外国提供的图纸进行复制;第二阶段叫“固化”,在保证生产流程原汁原味的基础上,稳步提高制造水平;第三阶段则是“优化”,在全面掌握生产技术后,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改进建议。这个传奇的谈判故事不仅展示了中国在高铁技术领域的决心和智慧,也为后来的高铁国产化道路奠定了基础。 其他与中国中车相关文章,请见:解析中国中车入职培训模式中的中华文化元素探讨中车集体婚礼的文化意义:从八种感受看企业福利中国中车:推动中国高铁走向世界的力量 (上)中国中车:推动中国高铁走向世界的力量 (下)中车人物董事长孙永才: 从童年电影里的汽笛声到“复兴号”的腾飞中国中车 千里车缘十部曲资料来源:高铁见闻 (2017): 大国速度:中国高铁崛起之路。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毕然 (2021): 孙永才:让中国高铁跑出“世界速度”(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 接力出版社有限公司戴荣里 (2019): 巨龙飞腾:高铁改变中国. 人民邮电出版社有限公司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什么是中国中车?中国中车的开山之作:“龙号”蒸汽机车 |…

0 Kommentare

中国中车:推动中国高铁走向世界的力量 (上)

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有这样一个充满传奇的企业——中国中车。它不仅仅是一家制造高铁的公司,更是一部现代中国工业的史诗,展现了中国在全球轨道交通领域的雄心与实力。让我们把时间的镜头聚焦在一列列奔驰在钢轨上的高铁身上。每一列高铁背后,都有一群默默奉献的中车人。他们在节假日仍坚守岗位,为的只是确保每一列列车的安全。他们的奉献精神如同风中劲草,不论严寒酷暑,都不改初衷,这种无私的付出让他们的名字与这列列车紧紧相连。在中车的车间里,每一位工程师都在用心雕琢每一个细节,从车厢的设计到生产的每一环节,安全与质量始终是他们的信念。那是一种执着与追求,是对每一列高铁安全运行的承诺。中车的每一项技术突破,都是他们用智慧和汗水铸就的奇迹。中国高铁的发展堪称一部传奇故事。在其故事的背后,中国中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高铁的自主创新与成就 有句话说:“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中国高铁发展的战略思维。随着中国中车的成立,中国高铁走向世界的步伐也开始加快。2015年7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访问中国中车长客股份公司时指出:“高铁,中国产的动车,是中国的一张亮丽的名片。”李克强总理在视察中国中车巴西维保基地时也称赞道:“在市场的竞争大潮中,打造金名片,我看到了,这个名片闪闪发光,希望永不褪色。”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我国自主创新的一个成功范例就是高铁,从无到有,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自主创新,现在已经领跑世界。”截至2023年,中国中车稳居全球规模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供应商,主持、参与、修订国际标准近100项。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超过4万公里,足以绕地球赤道一圈。4000多列高速动车组被誉为“陆地航母”,见证了盛世中国的每一处风景,承载了千家万户的幸福温情,占全球高铁运营总里程的60%以上,成为全球高铁发展的领跑者。中国高铁作为国家名片的地位被广泛传播并为大众所认可。 中国中车与高铁的关系 中国中车(CRRC)与中国高铁的发展密不可分。作为全球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商,中国中车在中国高铁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生产制造中国中车负责制造大部分的高铁列车,包括著名的和谐号和复兴号系列列车。中车利用先进的技术和工艺,为高铁提供了高质量、高性能的车辆。例如,复兴号列车完全由中国中车自主研发,具备更高的速度、更好的节能效果和更舒适的乘坐体验。2. 技术研发中车在轨道交通领域的技术创新和研发方面投入巨大,推动了中国高铁技术的进步。通过不断的科技创新,中车在高速列车的设计、制造和测试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使中国高铁成为世界领先的高速铁路系统之一 。3. 标准制定中国中车参与了中国高铁技术标准的制定。这些标准不仅适用于国内的高铁项目,还被推广到国际市场,为全球高铁建设提供了参考。中车的技术和标准被广泛应用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铁建设项目中 。4. 国际合作与出口中国中车在国际市场上积极推广中国高铁技术,与多个国家和地区合作建设高铁项目。例如,中车在欧洲、亚洲、非洲和南美洲都有高铁项目,推动了中国高铁技术的国际化发展。通过出口高铁列车和技术服务,中车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5. 支持高铁运营中车不仅制造高铁列车,还提供全方位的运营和维护服务,确保高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中车的综合服务能力,包括车辆维护、零部件供应和技术支持,保障了中国高铁的高效运营 。 中车的历史与背景 中国中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81年。143年前 - 1881年6月9日,中国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唐胥铁路开始铺轨。中车唐山公司的前身——唐山修车厂,按照开平矿务局总办唐廷枢的授意,以英籍工程师金达绘制的图纸,工匠们利用废旧材料秘密制造出了中国自制的第一台蒸汽机车——“龙号”,由此开启了中国铁路的历史。 图片来源:微信中国中车1970年代,中国铁路运输状况相对落后,全国拥有的铁路大约有5万公里,其中4万公里是蒸汽线路,跑的是冒着冲天烟柱的蒸汽火车。火车时速最高为100公里左右,平均运行时速刚过40公里。跨越式发展是中国铁路发展的口号,它符合当时中国铁路发展的实际,也为中国高铁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改革与重组2000年,中国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被分拆为中国南车集团与中国北车集团,开始了独立发展。2013年年底,中央领导决定重组南北车集团,2015年6月1日,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成为全球轨道交通装备领域的巨无霸公司。…

0 Komment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