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入人心-周震宇的人聲必修課」
By Ning Huang 「聲音是靈魂的反射鏡。」希臘哲學家Galen 「可快可慢,快而不亂, 慢而不散。」(聲音學心法) 一直以來就想改善自己的聲音,一直以來就對自己的聲音很不滿意,一直以來就想去上專門的課程改善自己的聲音品質。因為身為一名講師,我想要有一個讓人聽起來悅耳和諧的聲音和個性。 幾個月前不小心在臉書看到周震宇與劉軒的直播,知道周震宇有一門線上課程,於是在看完直播後,就買了這個課程。 不知道是不是自己中文退步,還是對這些跟聲音有關的專有名詞很陌生,這一門課我上了好幾個月,進度很慢。經常我會卡在這些專有名詞裡,也就是卡在這20個聲音元素裡迷路,然後呢,就按下暫停鍵了不看了。 這兩周我自己籌畫半年的第一門線上課程已經準備的差不多了,正準備做最後的錄音與錄影工作,在情勢逼迫之下,我又開始把沒聽完的課再聽一次,這次不但聽完,做了作業,而且還從頭到尾聽了三次,外加閱讀周震宇的聲音魅力學一書。 對我來說,比較適合的上課順序是: 在上這門課之前,最好先閱讀書籍,大致了解自己聲音的原型。 而上課的順序,則是從第一章聲音是你的資產開始聽起,聲音不僅是資產,聲音運用得當也能創造價值,成就自我。 再來跳到第三章單元三,找出自己的聲音原型與可模仿對象。 確定自己的聲音原型之後,再來看第二章的20項聲音元素與技巧。因為先知道了自己的聲音原型,比較容易在這一堆元素技巧裡找到如何改進的方法,不然極容易迷失在20個元素的迷宮裡。 我第一次聽課時,就是卡在這裡,無法再繼續聽下去,因為課程內容專有名詞太多,可是我其實想要的只是學幾個如何優化自己聲音的方法。課程的設計,讓我幾度迷失其中,這好像是一般華人課程設計或是寫論文的思考框架 - 習慣由大而小。 之後再來看第三章, 第四章與第五章。 很多單元一支影片動則三十多分鐘,是很考驗注意力的. 很想建議好學校把每一個影片剪短一點,例如講呼吸做一支影片,發聲一支影片,這樣在回頭重看與複習時,就不必看完整支耗時30多分鐘的影片了。 整個課程我一共看了三遍,在看第二遍時,我才比較了解聽懂這些專有名詞,而第三遍,是針對我自己的需要,去抓重點以及去找如何改善自己聲音的方法,我學到的幾個重點如下: 改變共鳴腔,可以改變音色 共鳴嗆包含:顱腔、鼻腔、口腔、喉腔與胸腔,在這部分的學習重點是: 我如何運用喉腔與胸腔的共鳴發聲。 語調有低中高三種,在講中文時,我想我的語調偏低,但是講德文時我的語調偏高,所以我需要改善的是往中音階的方向走,而講德文的時候,我得學著把語調再降低。 就語速而言: 我說話速度偏快,也是因為我個性急,這部分要求的其實是心性的修練,如果我能沉穩下來不急躁,能學會減輕生活與心理的壓力,就能幫助放慢速度說話,是跟著心性的修練自然會有改善的。 語速應該與斷句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