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芳香》|龍涎香 · 鄭和 · 杭深鐵路 · 泉州站

一縷來自海洋深處的異香,伴著七次遠洋的風浪歸來。在海風濕潤的日子裡,它似乎仍藏在泉州灣的潮聲中。那不是山野幽蘭的芬芳,也不是中原沉香的靜定,而是一種來自遠方、帶著鹽與琥珀氣息的夢——龍涎香。這篇尋香之旅,始於大明永樂年間,回望那場舉世罕見的遠航。鄭和,明成祖命下的「正使」,率船隊七下西洋,穿越南海、印度洋,遠達東非。他不是尋香者,卻帶回了東方未聞之香—龍涎香,一種從抹香鯨腹中誕生、經風與浪淬煉的海中異寶​。這香氣並非一見傾心,而是令人心悸的深沉。初聞時氣息腥鹹,若潮水翻湧,但越久越甘,餘韻悠長,有如沉香,又似乾玫瑰揉碎後的殘夢。這香,是香水的靈魂,是定香的帝王​。在大明,它被視為貢品與寶物;在西洋,它是皇室與神祇的氣息。龍涎香之名,也因此與鄭和一同,嵌入泉州港的浪花與甲板的裂縫。鄭和不是香師,卻是橋樑。他的船艦不只帶回異獸、寶石與香料,還帶回了文化的碰撞與融合—其中最幽微卻最長久的,就是這縷海之香。據說他初抵阿拉伯時,當地王室以龍涎香相贈,他未言語,僅焚一縷香,便知這味道將與大明有不解之緣。七次遠航,每一場啟程都伴隨焚香儀式。水手們在船頭敬香,祈求風平浪靜,而那香,不再是家鄉的龍腦或丁香,而是從海鯨腹中取出的異國魂魄。杭深鐵路今日自泉州駛過,東起杭州,南至深圳,銜接海絲故地。當年寶船啟航於泉州,風帆千里;若香氣能言,它會說:我見過那個從不畏浪的男人。泉州站,是今日高速鐵道的節點,也是昔日「海絲」的起點。站前月台人來人往,而某個角落,或許還殘留一縷龍涎香的氣息—不是誰刻意留下的,而是歷史本身的記憶。如果你經過泉州,不妨在站內找一處安靜,閉眼深吸。你聞到的不只是風中淡鹹的濕氣,而是來自幾百年前的一聲低語:「啟航。」龍涎香不是為了取悅嗅覺而存在的,它像鄭和的遠航—沉穩,堅毅,帶著不可測的深意。不是為了香,而是為了遠。如今的泉州,是高鐵與手機訊號交織的城市;而在它的根部,埋藏著一段與海洋、與香氣、與信仰交會的記憶。龍涎香,從不輕易顯露,它的珍貴,源於等待。如同鄭和每一次啟航前的凝望——他望著海,但心之所至,是天下太平、萬邦來朝。那一縷香,是他與風浪的契約,也是他與大明的承諾。香未盡,人未忘。杭深鐵路行過的,是現代;但那條線路之下,藏著一條舊時的航道,那是鄭和走過的海路,也是龍涎香飄過的方向。 費信《星槎勝覽·龍涎嶼》卷一 記述龍涎的採集和售價:「龍涎嶼:此嶼南立海中,浮艷海面,波擊雲騰。每至春間,群龍所集於上,交戲而遺涎沫,番人乃架獨木舟登此嶼,採取而歸。設遇風波,則人俱下海,一手附舟傍,一手揖水而至岸也。其龍涎初若脂膠,黑黃色,頗有魚腥之氣,久則成就大泥。或大魚腹中剖出,若斗大圓珠,亦覺魚腥,間焚之,其發清香可愛。貨於蘇門之市,價亦非輕,官秤一兩,用彼國金錢十二個,一斤該金錢一百九十二個,准中國銅錢四萬九十文,尤其貴也。」譯文:記錄龍涎香的採集方式與售價如下:龍涎嶼,位於南方海中,浮現於海面上,海浪拍打時雲氣翻騰。每年春天,傳說中群龍會聚集在這座島上嬉戲,並留下唾沫(龍涎)。當地人就用獨木舟登島採集這些龍涎。如果遇上海上風浪,人們便會跳入海中,一手抓住船邊,一手划水返回岸邊。剛採到的龍涎像脂膠狀,呈黑黃色,帶有魚腥味,久而久之會變成像泥狀的固體。有時也可從大魚腹中剖出,形似大如斗的圓珠,也有腥味,但焚燒時會散發出令人喜愛的清香。這種香料在蘇門答臘的市集中銷售,價格非常昂貴。按當地官方秤重,一兩龍涎需用該國金幣十二個來購買;一斤則需一百九十二個金幣,折合中國銅錢四萬零九十文,極為珍貴。資料來源:龍涎香 《天香·詠龍涎香》 宋代 王沂孫 孤嶠蟠煙,層濤蛻月,驪宮夜採鉛水。訊遠槎風,夢深薇露,化作斷魂心字。紅瓷候火,還乍識、冰環玉指。一縷縈簾翠影,依稀海天雲氣。幾回殢嬌半醉。剪春燈、夜寒花碎。更好故溪飛雪,小窗深閉。荀令如今頓老,總忘卻、樽前舊風味。漫惜餘熏,空篝素被。譯文:孤獨聳立的海中礁石上繚繞著濃煙,層層雲濤蛻盡,淡月浮現。鮫人趁著夜晚,前往驪宮採集如清淚般的龍涎。風送竹筏隨著海潮遠去,夜深時,龍涎與薔薇花的清露一同研煉,化作心字形篆香,令人淒然魂斷。龍涎裝入紅瓷盒後以文火細烘,又巧妙地製成精緻的指環。點燃時,一縷翠煙縈繞於帷幕之間,彷彿是海氣與雲天交融之景。資料來源:天香·咏龙涎香 鄭和 · 龍涎香 01|合福高鐵穿山越海,龍涎香在鋼軌中蘇醒。千年風骨,一日抵達未竟的航程。02|鄭和焚香啟航,泉州港潮聲依舊。香氣未散,只是換了方向奔走。03|龍涎沉海三十年,不語也自香。高鐵一啟,歷史從此不再慢講。04|香自傷生,船自風來。鄭和與龍涎,都不怕被時間埋。05|泉州站外車聲隆隆,城中暗藏異國餘韻。那是香氣的回音,是歷史的喘息。06|不是所有遠方都需啟程,有些香,留在記憶裡更濃。07|明朝有香出西洋,今日有鐵入山廊。一脈香魂,一線時光。08|高鐵穿越的是地理,香氣穿透的是靈魂。鄭和的軌跡,今人未必能聞。09|焚香處,曾是風浪起處。如今是票閘開合的日常無數。10|有些香,千里而來不言語;有些人,千帆過盡不曾回。 歌曲《海上芳香》|龍涎香 · 鄭和 · 杭深鐵路 · 泉州站 杭深鐵路 杭深鐵路之旅|穿越東南沿海的速度與風景乘坐杭深鐵路,就像沿著中國東南海岸線畫出一條優美的弧線。這條被譽為「東南沿海大動脈」的高鐵,北起浙江杭州,南至廣東深圳,是中國「四縱四橫」快速客運網絡的重要一橫,也是上海至深圳的重要連接線路。杭深鐵路建設始於2004年12月24日,從溫州至福州段開工,到2013年12月28日,廈門至深圳段正式通車,歷時近十年,終於全線貫通。如今,從杭州東站出發到深圳北站,全長約1464公里,沿途設有56個車站(其中包含2個預留站),串聯起長三角、閩南地區及珠三角三大經濟圈,讓人員、物資流動變得前所未有的便捷。坐在車窗旁,可以感受到速度與城市風景交織的節奏變奏。杭深鐵路段的設計速度令人驚嘆——從杭州東到寧波站,設計時速高達350公里,運營時速可達300公里;寧波至廈門北站段設計時速250公里,運營時速200公里;而廈門北到深圳北站則以250公里的速度奔馳。不同路段使用的列車型號也各有特色。在杭甬段(杭州至寧波),我們搭乘的是流線型的CRH380BL型高速動車組,設計時速380公里,車廂內劃分VIP座艙、一等座與二等座,舒適且寬敞。甬台溫線與溫福線,則是熟悉的「和諧號」與「復興號」動車組,型號包括CRH1、CRH2、CRH380系列及最新的CR400BF型列車,有時還能見到重聯運行的壯觀畫面。福廈鐵路與廈深鐵路上,同樣奔馳著和諧號系列列車,搭載著來自青島四方、中國南車、日本川崎重工共同研製的技術結晶。從繁華都市到濱海小城,從蒼翠山巒到遼闊海岸,杭深鐵路讓我們在高速中體驗沿途的變化與美好。如果你選擇在泉州、廈門、汕頭、深圳這些城市停靠,每一站,都藏著一段關於海上絲路、文化交融與現代繁榮的故事。這不只是一趟列車之旅,更是一次東南沿海的縮影穿行,一條連接歷史、現代與未來的流動長詩。資料來源:杭深鐵路 &…

0 Kommentare

《百草成香》|艾草 · 李時珍 · 武杭鐵路

一縷蘄艾幽香,橫跨四百年時光,從百草經書中緩緩升起。香氣未散,書未闔,李時珍那雙探問草木與人心的眼睛,依舊在蘄春山水之間望著遠方。本篇探尋的是「李時珍與蘄艾」的故事。這位明代醫聖,一生行走鄉野,尋藥問路,最終在家鄉蘄州編撰下《本草綱目》,而那一株株長於山谷田間的艾草,正是他無數次筆墨停駐之處。這味溫藥,不只駐於草本經卷,也燃進了千萬人日常的煙火之中。李時珍生於蘄州,卒於蘄州。他不是仕途醫官,而是以鄉野之身,問遍百草,記下十六部、一千八百九十二種藥物,只為「濟世安人」。而艾草—正是他筆下出現最多的藥材之一。他知道,真正的藥,不只是治病之物,更是安魂的香,是人的信念與天地的橋。蘄春之艾,自古名聲遠播。如果說青蒿能退熱,是草木之奇,那蘄艾能溫補,是草木之仁。這些長於江漢平原、滋於霧水山嶺的藥草,自帶蒸騰之力與抚慰之香,如百草中的智者,以不張揚的姿態,守護人間煙火氣。古人稱艾草為「冰台」,這個名字聽來清冷,但其真正的宿命卻是燃燒自己,點亮他人。冰台的最大作用,就是「引火燒身」。可如果不焚身成煙,它還算什麼冰台?正如香艾與冰台,無論換什麼名字,都躲不過燃燒的命運。一個為了治病,一個為了光明—最終都以自焚為代價,成全世間溫暖。艾草易燃,燃燒時釋放出獨特的香氣,這氣味不陌生—那是記憶裡的溫灸香、祖母的藥囊味、以及中醫書頁間的草木之魂。如今的高鐵,從武漢出發,不到一小時就能抵達蘄春這座小城。從艾葉鋪滿的鄉間,到車站林立的都市,時空已變,但那縷熟悉的煙香,依然從一口灸罐、一帖藥香裡升起。李時珍從未離開。他走過的是一條知與行的路,那些他親自問過名的草,如今都在這片土裡生長著,等你前來焚香一問。這條高鐵,不只是速度,更是一場溫度的回程。當你踏上武蘄高鐵,請輕嗅車窗微開時撲鼻而來的艾香,那不是風——那是時間與信仰一起翻過的書頁。一株艾草,歷經風雨,終成香。一卷本草,歷盡人事,終成經。李時珍在山中寫書,蘄艾在谷中生香,而我們,在高鐵上,重逢這段緩慢的醫道之心。 李時珍:《本草綱目》 他在《本草綱目》中記載:「艾葉,《本草》不著土產,但云生田野。宋時以湯陰復道者為佳,四明者圖形。近代惟湯陰者謂之北艾,四明者謂之海艾。自成化以來,則以蘄州者為勝,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謂之蘄艾。相傳他處艾灸酒壇不能透,蘄艾一灸則直透徹,為異也。」譯文:《本草綱目》中沒有記載艾葉的具體產地,只說它生長在田野中。宋代時期,人們認為來自湯陰(今河南安陽)的艾草最好,而四明(今浙江寧波)地區的艾草則被用來作為圖示。到了近代,湯陰出產的被稱為「北艾」,四明出產的稱為「海艾」。自明代成化年間以來,蘄州(今湖北蘄春)出產的艾草被認為是最上品,用來入藥,全國都非常重視,並尊稱它為「蘄艾」。相傳其他地方的艾草無法灸透酒壇,而蘄艾一灸就能直接穿透,這種效能是非常特別的。這正是李時珍筆下「百草成香」的最佳寫照。一縷蘄艾溫煙,不僅療疾,也連接起千年醫道與人心。資料來源:歷代關於蘄艾的論述 李時珍 · 艾草香 1.百草成經非虛筆,千山問藥有真情。2.艾葉幽香融冷月,時珍筆下潤人聲。3.蘄水輕煙隨夢起,醫書千頁載魂清。4.行遍鄉原尋草木,焚香灸骨解沉冥。5.青蒿退熱驚天道,蘄艾溫身護太平。6.藥籤落處香猶在,書簡成時德未輕。7.黃卷有聲傳百代,白衣無語濟蒼生。8.艾火穿壇非虛說,蘄香一縷破寒凝。9.蒼天有眼知仁筆,綠野無聲記足行。10.今朝高鐵通蘄地,煙外依稀草木名。 歌曲《百草成香》|艾草 · 李時珍 · 武杭鐵路 武杭鐵路 從武漢出發,前往江南水鄉、千年古鎮與繁華都市,選擇穿越中部與東部腹地的武杭高鐵—這條旅程,不只是交通,更是一場歷史、自然與文化的深度交會。武漢至杭州:高鐵串起詩與遠方作為國家「八縱八橫」高鐵網中「沿江通道」的重要一段,武杭高鐵西起九省通衢的武漢,東至人文薈萃的杭州,沿途串連黃岡、黃梅、安慶、池州、黃山、臨安等地,連接湖北、安徽、浙江三省,是橫跨中部、華東、長三角的重要旅遊與經濟走廊。所經名城與勝景:武漢:楚文化重鎮,登黃鶴樓俯瞰長江之壯闊。黃岡蕲春:李時珍故里,蕲艾飄香,藥香文化濃郁。黃山:奇松怪石雲海相伴,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徽州古城:粉牆黛瓦,徽派建築;走進詩畫中的中國。臨安:良渚文化遺址,接壤千島湖。杭州:西湖煙雨,詩意如夢,是終點也是起點。武杭高鐵的旅遊魅力:這不只是一條通勤通道,更是通向歷史深處與山水意境的「旅遊黃金線」:橫跨中部與江南:一條高鐵打通中原與江南風物;文化遺產串聯:從黃鶴樓、李時珍到黃山、西湖,文化脈絡一線牽;美食地圖同行:熱乾麵、豆皮、徽菜、杭幫菜... 美食與速度同步抵達;高鐵換慢遊:車窗飛馳,車下慢行,賞山水、訪古村、泡溫泉、焚蕲艾—皆宜。近年建設與通車里程碑2020年:列入湖北「四縱四橫四斜」高鐵網。2022年4月:黃岡至黃梅段開通。2023年12月:黃山至黟縣段貫通。2024年4月:池黃高鐵全線開通,旅遊熱線再升級。資料來源:杭武铁路 & 蕲春县李时珍纪念馆 复興號 CR400AF 型高速動車組|紅神龍…

0 Kommentare

《香起貝殼》|螺甲香 · 黃庭堅 · 杭昌高鐵

一縷微腥的香,穿越水雲與書案之間。不是每種香氣都天生馥郁,有些必須經歷煎熬與淬火,才顯清芬。本篇探尋的是「黃庭堅與螺甲香」交織的幽微篇章。黃庭堅是宋代文壇巨擘,江西詩派之祖,更被後世尊為「香聖」。在千帆過盡的詩卷之外,他以一縷縷焚香的煙霞,洗練心魂、鍛煉性情。螺甲香,是靈魂的修練。香煙繚繞間,他以筆作舟,渡過現實的滄浪,也讓一抹海的氣息,融入了詩心與夢境。香徑其地|贛江畔的詩魂贛南,既是黃庭堅的流放之地,也是他精神蛻變的香學之徑。在贛江畔,他焚香靜坐,遠離朝堂喧囂,與空性為伍。螺甲香的特性——陰中有陽、腐中出香,彷彿也是一帖他寫給自己心靈的安慰劑。古人言:「香可清心,亦可照影。」螺甲香需在烈火中浴火重生,而黃庭堅亦在貶途中寫下無數不朽詩篇。他說:「清風徐來,水波不興」,但那一縷香氣卻已穿過千年書卷,仍在贛江一隅悄悄浮動。香學其義|螺甲不香,故能成香現代合香講究君臣佐使,古人則更講究香料的性格與轉化。螺甲香不是天生馥郁之物,反而帶有一種孤傲與抵抗。它像黃庭堅一樣,不肯隨俗、不輕與合,卻在長久的隱忍與修煉中,自成風骨。香不是用來討喜的,是用來見證的——見證時間如何從雜質中煉出本真。沿香而行|香徑與文脈的連結若你自南昌出發,乘坐贛深高鐵,抵達贛州,步入黃庭堅流放之地——這不只是文學朝聖,更是一場嗅覺與詩心的覺醒之旅。你可以走訪黃庭堅紀念館、步入賜閣巷,在舊屋中嗅聞微弱香氣的迴音。那不是蠟燭香,也不是花露香,而是來自一千年前詩人案上燃起的「螺甲沉香」。結語|香若其人,人如其香黃庭堅說:「欲雨鳴鳩日永,下帷睡鴨春閒。」他看似戲言,卻道出焚香清供、與天地並坐的閒情逸致。螺甲香不是濃烈之香,它的存在如同詩人遺世的文字,淡而不薄、隱而不滅。千年之後,我們在鐵道與文字之間,仍可尋見那縷「百煉」之香。它從江南出發,繞過風塵與權謀,最終留在一頁詩後、一封煙雨南行的舊信裡。 黃庭堅:《有惠江南帳中香者戲贈二首》 他自號「山谷道人」,一生宦游顛沛,屢遭貶謫,但也因此與香結緣,沉靜於焚香書畫之境。在《有惠江南帳中香者戲贈二首》中,他寫道:「百煉香螺沉水,寶熏近出江南。   一穗黃雲繞几,深禪想對同參。」 「螺甲割匀焚耳,香材周磨拂塵。   欲雨鳴鳩日永,下帷坐對香爐。」譯文:歷經百煉的香螺沉入水中,名貴的香料出自江南。。一縷金黃煙霧繞著案几,靜坐參禪之時與友人共悟。將螺甲整齊切割焚燒,香料圓潤細磨以去塵垢。天將下雨,鳴鳩長鳴,我垂簾靜坐,對著香爐冥想。他所說的「螺甲香」,正是從南海貝螺提煉而成的香料,原本氣味腥臭,需經炮炙焚煉、搭配諸香調和,方能顯出幽微清芬——這種由腐轉芳的質變,恰恰呼應了黃庭堅的人生哲學:熬過萬難,才能返璞歸真。資料來源:有惠江南帐中香者戏答六言二首 & 有惠江南帐中香者戏答六言二首·螺甲割昆仑耳 螺甲香 × 黃庭堅 1.一縷螺香起潮聲,半盞清茶入舊夢。2.殼薄似紙卻藏魂,煙起時光滿硯痕。3.書香未盡筆猶濕,窗外山風聞海息。4.腥中藏雅俗中清,詩人偏愛此種靈。5.黃庭焚香贛江畔,一頁墨香隨水漫。6.甲殼微腐香方熟,如人歷劫見真情。7.殘香不語語更深,化作詩中一縷心。8.江南暮雨濕衣袖,案頭螺香緩緩浮。9.若問香從何處來,須從海底問青苔。10.滬昆高鐵東南行,一車詩意一車風。 《香起貝殼》|螺甲香 · 黃庭堅 · 杭昌高鐵 杭昌高鐵 圖片來源:杭昌高速铁路 & 修水县黄庭坚纪念馆 從杭州到南昌,一段串聯名城名山的黃金旅程杭昌高速鐵路是一條連接浙江杭州、安徽黃山與江西南昌的高速鐵路,全長約560公里,設有18座車站,最高營運時速達350公里,是中國「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的重要支線之一。旅客可從杭州南站出發,經千島湖、黃山、景德鎮、鄱陽湖,最終抵達南昌東站,全程風光絕美。這條黃金旅遊線路沿線串聯西湖、富春江、黃山、鄱陽湖、滕王閣等國內知名5A級景區,是遊覽江南與贛鄱的首選。沿線車站融合了徽派建築、人文設計與現代功能,尤其杭黃段,更像是行駛在畫卷中的旅程。杭昌高鐵不僅大幅縮短了杭州至南昌的交通時間,也開啟了浙江西部富陽、桐廬等地的高鐵時代。目前,江西段已啟用「鐵路e卡通」、約號進站等智慧交通服務,還推出了30日定期票與20次計次票,為常旅客提供更多彈性選擇。無論是賞湖遊山、探索人文古鎮,或是體驗現代高鐵之便,杭昌高鐵都將為您開啟一段悠然的文化之旅。資料來源:杭昌高速铁路 和諧號…

0 Kommentare

《暗香浮動》|梅香 · 李清照 · 寧杭高鐵

一縷梅香,掩不住一位才女內心的風雪。香氣不語,卻道盡她筆下字字句句的堅韌與孤傲。本篇探尋的是「李清照與梅香」,開篇便回望她宛如梅花般的命運軌跡。從少女時代的詞中青梅,到中年亂世流離中的暗香浮動,李清照的人生,就像一株雪中怒放的梅,寒而不折,香自天成。她出生於書香門第,詩書與香氣相伴。年輕時的她寫道「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一縷瑞腦香便是她閨中靜坐的伴侶。婚後隨夫南渡,漂泊於亂世,她仍未棄詞筆,更不棄香氣。於《浣溪沙》中,她寫「玉爐沈水裊殘煙」(《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那是她將哀思封存於香霧中的證據。香,是她精神的寄託,也是她情感的載體。而在眾香之中,她最愛的,是梅香。杭州之冬,梅花如約綻放。無論是孤山的斜影,還是靈隱的幽徑,處處皆有暗香浮動。人說梅花苦寒,卻不知,李清照筆下的梅花,是香氣引來的苦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宋代林逋的《山園小梅二首》),是她為自己立下的精神像。她未必見得每一朵梅,但卻在每一次焚香中,把自己變成了梅。若你來到杭州,請行走在賞梅路線中最幽靜的一段。在斜陽裡焚起一縷梅香,閉上雙眼,或許你會聽見她低聲吟唱—「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一剪梅》)香,是時間的記憶,也是情感的靈魂。李清照的梅香,不只是香,它是孤高的影,是隱忍的聲,是亂世中不曾熄滅的一盞心燈。在寧杭高鐵的軌道上,每一站彷彿都曾聽過她的一聲輕嘆。杭州西湖的殘雪、南京梅嶺的孤枝……皆似她未完的詩章。鐵路是線,香氣是魂;行萬里路,只為一縷清香入夢。 李清照:《一剪梅》 在斜陽裡焚起一縷梅香,閉上雙眼,或許你會聽見她低聲吟唱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譯文:荷已殘,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涼秋。輕輕的脫下羅綢外裳,一個人獨自躺上眠床。仰頭凝望遠天,那白云舒卷處,誰會將錦書寄來?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歸時候。月光皎潔浸人,灑滿這西邊獨倚的亭樓。花,自顧地飄零,水,自顧地漂流。一種離別的相思,牽動起兩處的閑愁。啊,無法排除的是—這相思,這離愁,剛從微蹙的眉間消失,又隱隱纏繞上了心頭。資料來源: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梅雪無聲落筆端,暗香浮動到江南。 風中詞影猶如夢,一瓣清香寄遠人。 此生難得純粹意,唯有梅香似舊詩。 江梅瘦影橫窗白,字字憔悴不為誰。 殘紅未盡心已冷,暗香猶解舊衣痕。 夢裡梅花三兩枝,醒來字裡是相思。 香消玉殞無人見,詞膽詩心共雪寒。 月下青梅吹入墨,一行小字寫平生。 再婚也罷離婚也罷,只願香中不褪真。 清香不屬江南雪,卻隨高鐵入夢來。 自製臘梅香膏 · 簡易四步驟: 晴天採摘:選擇晴朗天氣,採摘素心臘梅,香氣濃郁、花朵乾爽。 挑選花蕾:只摘未全開的花蕾,香味最足,效果最佳。 蒸煮融合:將花蕾放入陶罐,加入甜杏仁油(1:8比例),蒸半小時、放涼,重複三次,靜置窖藏十天。…

0 Komment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