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纪录片《寻色中国》第一集「玄色」篇章。
《说文解字》云:“玄,黑而有赤者为玄。”它是黎明前的天色,是道家“玄之又玄”的宇宙原点。
在《红楼梦》中,玄色织金的宫衣包裹着元春盛极而哀的命运,
而在福州,匠人用“黑压红”的漆艺将这一色调细腻呈现。
今日,合福高铁驶入福州站,让这一抹沉静的玄色,跨越古今,缓缓显现。
《幽光初启》,由此而生。
玄色
如果一种颜色可以通向宇宙的原点,那一定是玄。
玄,非纯黑,亦非赤红,而是黑中带赤、未明未暗的过渡之色。如夜未尽时的天空,如黎明将启前的一线微光,它模糊、内敛,却拥有不可名状的深度与启示。
《说文解字》云:“玄,黑而有赤者为玄。”玄不是终极的黑,而是光将生之际的颜色,是混沌初开的缝隙,是天地未分前,天幕低垂、星辰未显的神秘质地。其字形如悬垂之绳,象苍穹垂挂未明的色泽,幽远、未定,似有若无玄 《说文解字》。
道家以“玄”寓道。《道德经》曰:“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是对万象未形、万言未发的状态之称,是大道之初,是自然、时间与宇宙运行背后的静默之源。在道的世界里,玄不是颜色,而是一种哲理的起点,是万事万物未曾具象之前的沉潜之境。
玄色,因此不仅是视觉上的深暗,更是精神上的深思;不仅是自然的天象,更是哲学的起源。它含光于黯,蓄动于静,是东方文化中对“空”与“有”、“静”与“动”的深度体认。
红楼梦 · 玄色写人
在《红楼梦》中,玄色是一种不言自重的颜色。它不常现于篇首,却藏于人物命运的转折处。
元妃省亲时所着“玄色织金”礼服,是全书中为数不多直接点名“玄色”的场景。表面看,是皇家体面的象征,玄色与金纹交织,肃穆庄严;但在色彩背后,却是层层堆叠的沉默与压抑。她虽贵为妃,却终身困于深宫,这一袭“玄衣玉带”,像是尊贵的袍,也是无形的囚笼。
玄色,未明而深,不耀却重,正如她的命运:不生不死,不喜不悲。那既非喜庆的红,也非哀戚的素,而是夹在两者之间的空白——一种被权力包装的孤独,一种光影交错中的静默存在。
曹雪芹以色写人,用“玄”渲染出元春命运的暧昧与无法言说。他不动声色,却在一缕色彩中埋下了“玄之又玄”的哲意——她的身份高悬,她的人生却沉入无声深处。
玄色在此,不只是色,而是命运的语法,是沉潜的暗示,是宫墙深处无人能言的凉意。
节气中的玄色
玄属北,为水,为冬。它不仅是一种颜色,更是一种时令、一种天地运行的节奏。
在中国古代节气体系中,冬属北,北为黑,黑而有赤者为玄。玄色因此成为冬之本色,是天地闭藏之象,是寒气沉静之中孕育的温柔光芒。
立冬之日,古人着黑衣迎节,不为时尚,而是顺应自然、敬应时序的仪式感。在万物肃杀、阳气潜藏之时,玄色代表的不只是沉寂,更是一种静待复苏的力量。
黑未成黑,赤未透出,玄色恰处于这一转折之间。它是寒冬深处的一线温意,是光明来临前的深潜等待,是天地万象静默中的缓缓运转。
在节气的轮回中,玄色不显不耀,却自有其庄重的分量。它让人肃然,也让人安然,在天地合节的韵律中,守一段寒藏的岁月,迎一场新的生机。
福州漆器:黑中透红,色之玄也
福州,自古被誉为“漆都”。温润多雨的气候、丰沛的漆树资源,造就了这片土地与漆艺的深度缠绵。在这座城的老街深处,邱家三代匠人守着一间百年漆坊,以手中之工、岁月之火,把一滴树脂熬成一抹近乎“玄”的色泽【寻色中国】。
脱胎漆器的制作,并非简单地涂黑,而是层层髹漆、反复打磨,将黑与赤调和于一体。看似黑亮的器表,在光线流转之间泛起红光,如黎明将至的天幕,亦如香炉未灭的微焰。这种“黑里带赤”的色,不显山不露水,却蕴含深沉,如同道家所言“玄之又玄”的幽微之境。
福州漆器中的玄色,不只是色彩,更是一种温度,是时间沉淀后的细腻质感,是手艺与自然的默契共鸣。它压住红的张扬,透出黑的涵养,构成东方美学中最为含蓄的表达。
黑不是冷,而是藏;红不是烈,而是润。玄色,于是成为一种“能藏能露”的色彩哲学,是文化的沉潜,是精神的回声。
那不是涂色,而是注光。几十余道至上百道工序的反复髹制,让每一件脱胎漆器质轻如羽、坚如瓷玉,也让玄色在其表面流动成一种不言而喻的气韵。它不是漆黑的尽头,而是光未明时的一线静谧,是黑云背后的柔光,是器物与宇宙之间那段温和而深远的对话。
合福高铁 · 福州站:一抹玄色的归途
乘坐合福高铁,从中原出发,穿越群山云雾,驶入福州。这里,既是铁路网络中的一站,更是“玄色”落地的所在。
在冬日傍晚抵达福州站,天色沉沉,不黑不明,仿佛整个城市陷入一种“未明未暗”的时空。海风湿润,云气流动,天边泛起微微赤意。此刻的福州,正是“玄”的气质本身——静而不寂,暗而含光。
站在出站口远望,城市灯光未全亮,地面如墨、天光如绢,恰如福州漆器的色泽:黑里带赤,黯中藏暖。玄色,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现实中可触的温度——它藏在器物里,也沉在空气中,像是一种缓缓展开的文化气场。
福州,是黑漆起笔之地,也是玄色重现荣光的源头。这里的匠人以时间为刃,以漆为墨,把宇宙的缝隙髹进每一道器物的纹理。而合福高铁,则如一条现代墨线,将传统工艺的细腻,送入疾驰的速度与光影之间。
玄,是归途的方向,是千年技艺的延续,是沉静背后的力量,也是奔流中的片刻宁静。它悄然铺展在高铁车窗之外,在冬季福州的天幕之下,成为一场现代与古老、速度与缓慢、深色与微光之间的对话。
尾声:幽光未尽,玄意犹存
玄,是色彩,是天象,是哲学。它既是黎明将至前的微光,也是大道初开的门扉。它沉于黑,隐于红,藏于静而发于动。
它是《红楼梦》中皇权背后的幽影,是福州漆器上黑压红的温润肌理,是节气轮转中冬日衣襟的深色,是高铁驶过时车窗外一瞬未明未暗的天光。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这一门,通往古老的东方色彩观,也通向我们每个人心中那处幽深而通透的宁静。
玄,不喧不显,却始终在场。它可以是皇宫中的织金宫袍,也可以是百姓案头的温润碗筷;可以藏于古书的注脚,也可以流淌在福州老漆坊的器物里。
它在高铁的疾驰与漆艺的缓慢之间悄然生息,连接传统与现代,东方与世界,构成一条不被喧嚣淹没的色彩通道。
玄,是最不显眼的颜色,却照亮了我们文化最深的底色。
诗 读黄子实诗卷 宋代 吴泳
唐人漫自说金华,
山谷云孙自当家。
玄色酿成真一酒,
别机织出象生花。
缅怀友义留巫峡,
难割闺情下汉嘉。
看彻一编酬未得,
夜深窗月净笼纱。
译文:
唐人随意地说起金华风物,
山谷的后人自然能继承家学风范。
玄色酿成的是真正纯一之酒,
精妙的织法织出如生的花朵。
思念朋友的情谊仍留在巫峡之间,
却又难舍与闺中人的深情,踏上汉嘉之路。
看完那本书仍未能回报知遇,
夜深时,窗外月光如水,洒在纱窗上,一片澄明。
“玄色”在诗中不仅是颜色,更是一种文化与心性的象征:深藏不露、精微难明、酝酿已久、终归纯粹。
资料来源:玄色相关诗文
《幽光初启》| 玄色 · 漆器 · 合福铁路 · 福州站
合福高铁
合福高铁 · 最美的归途
合福高速铁路,简称合福高铁,是连接安徽合肥与福建福州的一条南北向高速铁路,全长约850公里,最高设计时速达350公里/小时。它不仅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中“京港(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条串联人文历史与自然美景的“最美高铁”。
从黄山到武夷山,从巢湖到三清山,合福高铁沿线串联起19处国家及省级风景名胜区和36处自然保护区,途经歙县、绩溪、婺源、宁德、福州等历史文化名城,堪称一条流动的风景画卷。
作为穿越山区地质最复杂、工程难度最高的高速铁路之一,全线桥隧比高达90%以上,是中国山区高速铁路的技术标杆。它不仅带动皖赣闽三地的经济联系,更极大提升了区域旅游与农产流通的效率,让“最美高铁”成为强国建设、民生改善的现实载体。
当列车穿越山谷云海,驶入福州站,天色微暗而不沉,正如那抹“玄色”——不喧不耀,却深藏温度与力量。合福高铁,不仅连接南北,更连接了山水与文明,传统与现代,是一条真正意义上的“玄色归途”。
图片与资料来源:合福高速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