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香浮動》|梅香 · 李清照 · 寧杭高鐵

一縷梅香,掩不住一位才女內心的風雪。香氣不語,卻道盡她筆下字字句句的堅韌與孤傲。本篇探尋的是「李清照與梅香」,開篇便回望她宛如梅花般的命運軌跡。從少女時代的詞中青梅,到中年亂世流離中的暗香浮動,李清照的人生,就像一株雪中怒放的梅,寒而不折,香自天成。她出生於書香門第,詩書與香氣相伴。年輕時的她寫道「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一縷瑞腦香便是她閨中靜坐的伴侶。婚後隨夫南渡,漂泊於亂世,她仍未棄詞筆,更不棄香氣。於《浣溪沙》中,她寫「玉爐沈水裊殘煙」(《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那是她將哀思封存於香霧中的證據。香,是她精神的寄託,也是她情感的載體。而在眾香之中,她最愛的,是梅香。杭州之冬,梅花如約綻放。無論是孤山的斜影,還是靈隱的幽徑,處處皆有暗香浮動。人說梅花苦寒,卻不知,李清照筆下的梅花,是香氣引來的苦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宋代林逋的《山園小梅二首》),是她為自己立下的精神像。她未必見得每一朵梅,但卻在每一次焚香中,把自己變成了梅。若你來到杭州,請行走在賞梅路線中最幽靜的一段。在斜陽裡焚起一縷梅香,閉上雙眼,或許你會聽見她低聲吟唱—「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一剪梅》)香,是時間的記憶,也是情感的靈魂。李清照的梅香,不只是香,它是孤高的影,是隱忍的聲,是亂世中不曾熄滅的一盞心燈。在寧杭高鐵的軌道上,每一站彷彿都曾聽過她的一聲輕嘆。杭州西湖的殘雪、南京梅嶺的孤枝……皆似她未完的詩章。鐵路是線,香氣是魂;行萬里路,只為一縷清香入夢。 李清照:《一剪梅》 在斜陽裡焚起一縷梅香,閉上雙眼,或許你會聽見她低聲吟唱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譯文:荷已殘,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涼秋。輕輕的脫下羅綢外裳,一個人獨自躺上眠床。仰頭凝望遠天,那白云舒卷處,誰會將錦書寄來?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歸時候。月光皎潔浸人,灑滿這西邊獨倚的亭樓。花,自顧地飄零,水,自顧地漂流。一種離別的相思,牽動起兩處的閑愁。啊,無法排除的是—這相思,這離愁,剛從微蹙的眉間消失,又隱隱纏繞上了心頭。資料來源: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梅雪無聲落筆端,暗香浮動到江南。 風中詞影猶如夢,一瓣清香寄遠人。 此生難得純粹意,唯有梅香似舊詩。 江梅瘦影橫窗白,字字憔悴不為誰。 殘紅未盡心已冷,暗香猶解舊衣痕。 夢裡梅花三兩枝,醒來字裡是相思。 香消玉殞無人見,詞膽詩心共雪寒。 月下青梅吹入墨,一行小字寫平生。 再婚也罷離婚也罷,只願香中不褪真。 清香不屬江南雪,卻隨高鐵入夢來。 自製臘梅香膏 · 簡易四步驟: 晴天採摘:選擇晴朗天氣,採摘素心臘梅,香氣濃郁、花朵乾爽。 挑選花蕾:只摘未全開的花蕾,香味最足,效果最佳。 蒸煮融合:將花蕾放入陶罐,加入甜杏仁油(1:8比例),蒸半小時、放涼,重複三次,靜置窖藏十天。…

0 Komment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