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成香》|艾草 · 李時珍 · 武杭鐵路

一縷蘄艾幽香,橫跨四百年時光,從百草經書中緩緩升起。香氣未散,書未闔,李時珍那雙探問草木與人心的眼睛,依舊在蘄春山水之間望著遠方。本篇探尋的是「李時珍與蘄艾」的故事。這位明代醫聖,一生行走鄉野,尋藥問路,最終在家鄉蘄州編撰下《本草綱目》,而那一株株長於山谷田間的艾草,正是他無數次筆墨停駐之處。這味溫藥,不只駐於草本經卷,也燃進了千萬人日常的煙火之中。李時珍生於蘄州,卒於蘄州。他不是仕途醫官,而是以鄉野之身,問遍百草,記下十六部、一千八百九十二種藥物,只為「濟世安人」。而艾草—正是他筆下出現最多的藥材之一。他知道,真正的藥,不只是治病之物,更是安魂的香,是人的信念與天地的橋。蘄春之艾,自古名聲遠播。如果說青蒿能退熱,是草木之奇,那蘄艾能溫補,是草木之仁。這些長於江漢平原、滋於霧水山嶺的藥草,自帶蒸騰之力與抚慰之香,如百草中的智者,以不張揚的姿態,守護人間煙火氣。古人稱艾草為「冰台」,這個名字聽來清冷,但其真正的宿命卻是燃燒自己,點亮他人。冰台的最大作用,就是「引火燒身」。可如果不焚身成煙,它還算什麼冰台?正如香艾與冰台,無論換什麼名字,都躲不過燃燒的命運。一個為了治病,一個為了光明—最終都以自焚為代價,成全世間溫暖。艾草易燃,燃燒時釋放出獨特的香氣,這氣味不陌生—那是記憶裡的溫灸香、祖母的藥囊味、以及中醫書頁間的草木之魂。如今的高鐵,從武漢出發,不到一小時就能抵達蘄春這座小城。從艾葉鋪滿的鄉間,到車站林立的都市,時空已變,但那縷熟悉的煙香,依然從一口灸罐、一帖藥香裡升起。李時珍從未離開。他走過的是一條知與行的路,那些他親自問過名的草,如今都在這片土裡生長著,等你前來焚香一問。這條高鐵,不只是速度,更是一場溫度的回程。當你踏上武蘄高鐵,請輕嗅車窗微開時撲鼻而來的艾香,那不是風——那是時間與信仰一起翻過的書頁。一株艾草,歷經風雨,終成香。一卷本草,歷盡人事,終成經。李時珍在山中寫書,蘄艾在谷中生香,而我們,在高鐵上,重逢這段緩慢的醫道之心。 李時珍:《本草綱目》 他在《本草綱目》中記載:「艾葉,《本草》不著土產,但云生田野。宋時以湯陰復道者為佳,四明者圖形。近代惟湯陰者謂之北艾,四明者謂之海艾。自成化以來,則以蘄州者為勝,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謂之蘄艾。相傳他處艾灸酒壇不能透,蘄艾一灸則直透徹,為異也。」譯文:《本草綱目》中沒有記載艾葉的具體產地,只說它生長在田野中。宋代時期,人們認為來自湯陰(今河南安陽)的艾草最好,而四明(今浙江寧波)地區的艾草則被用來作為圖示。到了近代,湯陰出產的被稱為「北艾」,四明出產的稱為「海艾」。自明代成化年間以來,蘄州(今湖北蘄春)出產的艾草被認為是最上品,用來入藥,全國都非常重視,並尊稱它為「蘄艾」。相傳其他地方的艾草無法灸透酒壇,而蘄艾一灸就能直接穿透,這種效能是非常特別的。這正是李時珍筆下「百草成香」的最佳寫照。一縷蘄艾溫煙,不僅療疾,也連接起千年醫道與人心。資料來源:歷代關於蘄艾的論述 李時珍 · 艾草香 1.百草成經非虛筆,千山問藥有真情。2.艾葉幽香融冷月,時珍筆下潤人聲。3.蘄水輕煙隨夢起,醫書千頁載魂清。4.行遍鄉原尋草木,焚香灸骨解沉冥。5.青蒿退熱驚天道,蘄艾溫身護太平。6.藥籤落處香猶在,書簡成時德未輕。7.黃卷有聲傳百代,白衣無語濟蒼生。8.艾火穿壇非虛說,蘄香一縷破寒凝。9.蒼天有眼知仁筆,綠野無聲記足行。10.今朝高鐵通蘄地,煙外依稀草木名。 歌曲《百草成香》|艾草 · 李時珍 · 武杭鐵路 武杭鐵路 從武漢出發,前往江南水鄉、千年古鎮與繁華都市,選擇穿越中部與東部腹地的武杭高鐵—這條旅程,不只是交通,更是一場歷史、自然與文化的深度交會。武漢至杭州:高鐵串起詩與遠方作為國家「八縱八橫」高鐵網中「沿江通道」的重要一段,武杭高鐵西起九省通衢的武漢,東至人文薈萃的杭州,沿途串連黃岡、黃梅、安慶、池州、黃山、臨安等地,連接湖北、安徽、浙江三省,是橫跨中部、華東、長三角的重要旅遊與經濟走廊。所經名城與勝景:武漢:楚文化重鎮,登黃鶴樓俯瞰長江之壯闊。黃岡蕲春:李時珍故里,蕲艾飄香,藥香文化濃郁。黃山:奇松怪石雲海相伴,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徽州古城:粉牆黛瓦,徽派建築;走進詩畫中的中國。臨安:良渚文化遺址,接壤千島湖。杭州:西湖煙雨,詩意如夢,是終點也是起點。武杭高鐵的旅遊魅力:這不只是一條通勤通道,更是通向歷史深處與山水意境的「旅遊黃金線」:橫跨中部與江南:一條高鐵打通中原與江南風物;文化遺產串聯:從黃鶴樓、李時珍到黃山、西湖,文化脈絡一線牽;美食地圖同行:熱乾麵、豆皮、徽菜、杭幫菜... 美食與速度同步抵達;高鐵換慢遊:車窗飛馳,車下慢行,賞山水、訪古村、泡溫泉、焚蕲艾—皆宜。近年建設與通車里程碑2020年:列入湖北「四縱四橫四斜」高鐵網。2022年4月:黃岡至黃梅段開通。2023年12月:黃山至黟縣段貫通。2024年4月:池黃高鐵全線開通,旅遊熱線再升級。資料來源:杭武铁路 & 蕲春县李时珍纪念馆 复興號 CR400AF 型高速動車組|紅神龍…

0 Kommentare

《香起貝殼》|甲香 · 黃庭堅 · 杭昌高鐵

一縷微腥的香,穿越水雲與書案之間。不是每種香氣都天生馥郁,有些必須經歷煎熬與淬火,才顯清芬。本篇探尋的是「黃庭堅與螺甲香」交織的幽微篇章。黃庭堅是宋代文壇巨擘,江西詩派之祖,更被後世尊為「香聖」。在千帆過盡的詩卷之外,他以一縷縷焚香的煙霞,洗練心魂、鍛煉性情。螺甲香,是靈魂的修練。香煙繚繞間,他以筆作舟,渡過現實的滄浪,也讓一抹海的氣息,融入了詩心與夢境。香徑其地|贛江畔的詩魂贛南,既是黃庭堅的流放之地,也是他精神蛻變的香學之徑。在贛江畔,他焚香靜坐,遠離朝堂喧囂,與空性為伍。螺甲香的特性——陰中有陽、腐中出香,彷彿也是一帖他寫給自己心靈的安慰劑。古人言:「香可清心,亦可照影。」螺甲香需在烈火中浴火重生,而黃庭堅亦在貶途中寫下無數不朽詩篇。他說:「清風徐來,水波不興」,但那一縷香氣卻已穿過千年書卷,仍在贛江一隅悄悄浮動。香學其義|螺甲不香,故能成香現代合香講究君臣佐使,古人則更講究香料的性格與轉化。螺甲香不是天生馥郁之物,反而帶有一種孤傲與抵抗。它像黃庭堅一樣,不肯隨俗、不輕與合,卻在長久的隱忍與修煉中,自成風骨。香不是用來討喜的,是用來見證的——見證時間如何從雜質中煉出本真。沿香而行|香徑與文脈的連結若你自南昌出發,乘坐贛深高鐵,抵達贛州,步入黃庭堅流放之地——這不只是文學朝聖,更是一場嗅覺與詩心的覺醒之旅。你可以走訪黃庭堅紀念館、步入賜閣巷,在舊屋中嗅聞微弱香氣的迴音。那不是蠟燭香,也不是花露香,而是來自一千年前詩人案上燃起的「螺甲沉香」。結語|香若其人,人如其香黃庭堅說:「欲雨鳴鳩日永,下帷睡鴨春閒。」他看似戲言,卻道出焚香清供、與天地並坐的閒情逸致。螺甲香不是濃烈之香,它的存在如同詩人遺世的文字,淡而不薄、隱而不滅。千年之後,我們在鐵道與文字之間,仍可尋見那縷「百煉」之香。它從江南出發,繞過風塵與權謀,最終留在一頁詩後、一封煙雨南行的舊信裡。 黃庭堅:《有惠江南帳中香者戲贈二首》 他自號「山谷道人」,一生宦游顛沛,屢遭貶謫,但也因此與香結緣,沉靜於焚香書畫之境。在《有惠江南帳中香者戲贈二首》中,他寫道:「百煉香螺沉水,寶熏近出江南。   一穗黃雲繞几,深禪想對同參。」 「螺甲割匀焚耳,香材周磨拂塵。   欲雨鳴鳩日永,下帷坐對香爐。」譯文:歷經百煉的香螺沉入水中,名貴的香料出自江南。。一縷金黃煙霧繞著案几,靜坐參禪之時與友人共悟。將螺甲整齊切割焚燒,香料圓潤細磨以去塵垢。天將下雨,鳴鳩長鳴,我垂簾靜坐,對著香爐冥想。他所說的「螺甲香」,正是從南海貝螺提煉而成的香料,原本氣味腥臭,需經炮炙焚煉、搭配諸香調和,方能顯出幽微清芬——這種由腐轉芳的質變,恰恰呼應了黃庭堅的人生哲學:熬過萬難,才能返璞歸真。資料來源:有惠江南帐中香者戏答六言二首 & 有惠江南帐中香者戏答六言二首·螺甲割昆仑耳 螺甲香 × 黃庭堅 1.一縷螺香起潮聲,半盞清茶入舊夢。2.殼薄似紙卻藏魂,煙起時光滿硯痕。3.書香未盡筆猶濕,窗外山風聞海息。4.腥中藏雅俗中清,詩人偏愛此種靈。5.黃庭焚香贛江畔,一頁墨香隨水漫。6.甲殼微腐香方熟,如人歷劫見真情。7.殘香不語語更深,化作詩中一縷心。8.江南暮雨濕衣袖,案頭螺香緩緩浮。9.若問香從何處來,須從海底問青苔。10.滬昆高鐵東南行,一車詩意一車風。 《香起貝殼》|螺甲香 · 黃庭堅 · 杭昌高鐵 杭昌高鐵 圖片來源:杭昌高速铁路 & 修水县黄庭坚纪念馆 從杭州到南昌,一段串聯名城名山的黃金旅程杭昌高速鐵路是一條連接浙江杭州、安徽黃山與江西南昌的高速鐵路,全長約560公里,設有18座車站,最高營運時速達350公里,是中國「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的重要支線之一。旅客可從杭州南站出發,經千島湖、黃山、景德鎮、鄱陽湖,最終抵達南昌東站,全程風光絕美。這條黃金旅遊線路沿線串聯西湖、富春江、黃山、鄱陽湖、滕王閣等國內知名5A級景區,是遊覽江南與贛鄱的首選。沿線車站融合了徽派建築、人文設計與現代功能,尤其杭黃段,更像是行駛在畫卷中的旅程。杭昌高鐵不僅大幅縮短了杭州至南昌的交通時間,也開啟了浙江西部富陽、桐廬等地的高鐵時代。目前,江西段已啟用「鐵路e卡通」、約號進站等智慧交通服務,還推出了30日定期票與20次計次票,為常旅客提供更多彈性選擇。無論是賞湖遊山、探索人文古鎮,或是體驗現代高鐵之便,杭昌高鐵都將為您開啟一段悠然的文化之旅。資料來源:杭昌高速铁路 和諧號…

0 Kommentare

《暗香浮動》|梅香 · 李清照 · 寧杭高鐵

一縷梅香,掩不住一位才女內心的風雪。香氣不語,卻道盡她筆下字字句句的堅韌與孤傲。本篇探尋的是「李清照與梅香」,開篇便回望她宛如梅花般的命運軌跡。從少女時代的詞中青梅,到中年亂世流離中的暗香浮動,李清照的人生,就像一株雪中怒放的梅,寒而不折,香自天成。她出生於書香門第,詩書與香氣相伴。年輕時的她寫道「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一縷瑞腦香便是她閨中靜坐的伴侶。婚後隨夫南渡,漂泊於亂世,她仍未棄詞筆,更不棄香氣。她寫「玉爐沈水裊殘煙」(《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那是她將哀思封存於香霧中的證據。香,是她精神的寄託,也是她情感的載體。而在眾香之中,她最愛的,是梅香。杭州之冬,梅花如約綻放。無論是孤山的斜影,還是靈隱的幽徑,處處皆有暗香浮動。人說梅花苦寒,卻不知,李清照筆下的梅花,是香氣引來的苦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宋代林逋的《山園小梅二首》),是她為自己立下的精神像。她未必見得每一朵梅,但卻在每一次焚香中,把自己變成了梅。若你來到杭州,請行走在賞梅路線中最幽靜的一段。在斜陽裡焚起一縷梅香,閉上雙眼,或許你會聽見她低聲吟唱—「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一剪梅》)香,是時間的記憶,也是情感的靈魂。李清照的梅香,不只是香,它是孤高的影,是隱忍的聲,是亂世中不曾熄滅的一盞心燈。在寧杭高鐵的軌道上,每一站彷彿都曾聽過她的一聲輕嘆。杭州西湖的殘雪、南京梅嶺的孤枝……皆似她未完的詩章。鐵路是線,香氣是魂;行萬里路,只為一縷清香入夢。 李清照:《一剪梅》 在斜陽裡焚起一縷梅香,閉上雙眼,或許你會聽見她低聲吟唱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譯文:荷已殘,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涼秋。輕輕的脫下羅綢外裳,一個人獨自躺上眠床。仰頭凝望遠天,那白云舒卷處,誰會將錦書寄來?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歸時候。月光皎潔浸人,灑滿這西邊獨倚的亭樓。花,自顧地飄零,水,自顧地漂流。一種離別的相思,牽動起兩處的閑愁。啊,無法排除的是—這相思,這離愁,剛從微蹙的眉間消失,又隱隱纏繞上了心頭。資料來源: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梅雪無聲落筆端,暗香浮動到江南。 風中詞影猶如夢,一瓣清香寄遠人。 此生難得純粹意,唯有梅香似舊詩。 江梅瘦影橫窗白,字字憔悴不為誰。 殘紅未盡心已冷,暗香猶解舊衣痕。 夢裡梅花三兩枝,醒來字裡是相思。 香消玉殞無人見,詞膽詩心共雪寒。 月下青梅吹入墨,一行小字寫平生。 再婚也罷離婚也罷,只願香中不褪真。 清香不屬江南雪,卻隨高鐵入夢來。 自製臘梅香膏 · 簡易四步驟: 晴天採摘:選擇晴朗天氣,採摘素心臘梅,香氣濃郁、花朵乾爽。 挑選花蕾:只摘未全開的花蕾,香味最足,效果最佳。 蒸煮融合:將花蕾放入陶罐,加入甜杏仁油(1:8比例),蒸半小時、放涼,重複三次,靜置窖藏十天。…

0 Kommentare

《金堅玉潤》|沉香 · 蘇東坡 · 海南環島高鐵

有些香氣,不是為了取悅,而是為了證明—在歷經風刀雪劍之後,仍能安之若素的靈魂存在過。 一段被放逐的旅程,一味來自磨難的香 本篇探尋的是「蘇東坡謫居儋州」,開篇便回望那場橫越千山萬水的流放。 公元1097年,蘇東坡被貶南海之濱的儋州。那時的海南,尚屬「化外之地」,氣候炎熱、瘴癘橫行,朝廷對他幾乎是無限下放。 但蘇軾不僅未被此地荒遠所困,反而在那片赤紅泥濘中,重燃心香 — 如沉香一樣,在傷痕中醞釀出最深邃的氣味。 但他並未沉寂。恰如沉香,唯有受傷,方能留香。 如今坐海南環島高鐵,從海口至三亞,約需三小時。 而當年,這趟路,蘇軾走了一年。 途中有風有雨,有山有海,也有病痛與離散。 但這一切,不過成了「東坡心香」的火候與養分。 在儋州,他以煙火煮字,以草木焚香,以寂寞造夢,寫下了生命中最沉靜的一章。 這不是一場放逐,而是一位詩人與一味香的深度對望。 蘇軾與沉香:相同的味道 沉香,是樹的眼淚。唯有經歷斷枝、腐朽、病變、菌蝕,它才能在內部孕生出幽深如墨的香脂。蘇東坡亦然。他的生命不是華蓋之下的寧靜,而是政治風暴裡不屈不撓的旋律。他從不逃避苦難,反而讓苦難成為雕琢自己的刻刀。「沉香的源頭其實是一場磨難。」「沉香的味道,引而不發,不偏不倚。」「這就是中庸之道。」 ——《唯有香如故》這種溫厚、低調、自持的香氣,與蘇軾的晚年風骨高度契合。他不與權謀爭,不與世俗怒,只靜靜在火焰中成香。「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出自蘇軾的《自題金山畫像》 高鐵如風,香氣如骨 一場跨越千年的南行對話若你也曾在困境中尋找出口,請記得,沉香也是來自一場傷口。而蘇東坡的南行,不只是流放,是一次靈魂從灰燼中重生的「成香」之旅。今天的我們,可以搭乘復興號,環繞海南一圈,於亞熱帶的風中看見白浪與椰林。但如果我們靜下心,也許還能嗅到—一縷沉香,從火中升起,穿越蘇東坡的詩文,穿過海南的土壤,最後進入我們心中。海南的土地沒有回報他權勢,但卻回贈他一縷沉香的靜美。香味未散,他已離開,但一整座島嶼,記住了他的筆墨與氣味。沉香山子赋「古者以芸為香,以蘭為芬,以鬱鬯為祼,以脂蕭為焚,以椒為塗,以蕙為薰。杜衡帶屈,菖蒲薦文。麝多忌而本羶,蘇合若薌而實葷。嗟吾知之幾何,為六入之所分。方根塵之起滅,常顛倒其天君。每求似於彷彿,或鼻勞而妄聞。獨沉水為近正,可以配薝蔔而並雲。矧儋崖之異產,實超然而不羣。既金堅而玉潤,亦鶴骨而龍筋。惟膏液之內足,故把握而兼斤。顧占城之枯朽,宜爨釜而燎蚊。宛彼小山,巉然可欣。如太華之倚天,象小孤之插雲。往壽子之生朝,以寫我之老勤。子方面壁以終日,豈亦歸田而自耘。幸置此於几席,養幽芳於帨帉。無一往之發烈,有無窮之氤氳。蓋非獨以飲東坡之壽,亦所以食黎人之芹也。」 《沉香山子賦》的簡要翻譯:古人以芸草為香,以蘭草為芬,以鬱金香酒祭神,以脂蕭焚燒,以花椒塗牆,以蕙草薰香。杜衡佩帶,菖蒲獻文。麝香忌諱多且本身羶腥,蘇合香似香卻實為葷物。可嘆我所知有限,皆被六識(眼耳鼻舌身意)所惑。當感官生滅無常,常擾亂心神。每每追尋相似氣息,或因嗅覺疲勞而妄聞。唯獨沉香最為純正,可與薝蔔花(梔子花)並論。何況海南(儋州、崖州)所產之沉香,確實超凡脫俗。既如金石堅潤,又如鶴骨龍筋。因富含油脂,故入手沉重。比起占城的枯朽劣香,只配燒火驅蚊。這座小山般的沉香,峻峭可愛,如華山倚天,似小孤山穿雲。願以此祝賀你的生辰,也寄託我的誠意。你終日面壁修心,難道也想歸田自耕?幸得此香置於案頭,讓幽芳縈繞巾帕。它不似一時濃烈之香,卻有綿長悠遠之韻。這不僅是為東坡祝壽之物,也是與黎民共享的珍品。1、上品的香,不求聞名,只求沉穩。如同他的詩,不是為了盛名,而是為了安頓靈魂。2、沉香生於創傷,東坡文起於放逐。兩者都不是命運的寵兒,而是苦難的遺孤。3、世人以刀試沉香,以詔書傷詩人。但香不怨火,東坡不怨人,這才是真正的中庸。4、一寸香脂,要經十年之傷;一首好詩,要經千言之磨。5、在儋州的黃昏裡,蘇東坡焚起沉香。不是為了求福,只是想把心安下。6、沉香不是外香,是內香。它的深沉,是無人見證的自我修行。7、當別人以官位衡量成功,東坡以火候煮茶,以香氣入詩。這種慢,是另一種速度的勝利。8、沉香的香脂需與細菌共生,方能釀出奇香。東坡與敵共世,亦能成文。這是寬,是大。9、香可切、可磨、可煮、可燒,卻從不失其本氣。人亦如此,若能溫潤如初,便是真沉香。10、東坡不是不痛,而是將痛熬成文火。如沉香一樣,把淚煉成光,把火煉成詩。11、儋州的夜,悶熱無風;沉香的煙,幽遠不散。這不是對抗,是共處,是智慧。12、有人問:流放之地怎會有香?東坡答:香不擇地,詩不擇境。只要心不死,火一燃,沉香自來。 《金堅玉潤》|沉香…

0 Kommentare

《炎涼香影》|瑞龍腦香 · 楊貴妃 · 西成高鐵

一縷冷香,藏於盛唐春夢深處。香氣未散,芳魂猶在,留在人間最盛的宮闕與最孤的驛站之間。本篇探尋的是「楊貴妃與瑞龍腦香」,開篇便回望那場由香引發的回憶悲歌。從長安華清池,到馬嵬坡風雨夜,再到今日西成高鐵穿行其間—這不僅是一條香的路徑,更是一場歷史與氣味的對話。據《開元天寶遺事》記載,唐玄宗曾親自將瑞龍腦香賜予楊貴妃,因其「冰香透骨,清涼入魂」,可安心志、定神識。這香產自婆利國(今南洋地區),為熱帶龍血樹結膠入木之後,再以煙火熏釋,方得一縷「炎涼之氣」。長安宮中,貴妃每日焚此香於妝閣。香氣在羅袖之間,宛如玉膚冰雪,既是嬌寵的證明,也是一場深宮自守的修行。有人說,玄宗寵她三千寵愛,卻最忘不了的,是那股「冷中帶柔,香中藏悲」的瑞龍腦氣息。直到馬嵬坡風雲突變,萬軍壓境,香囊未落、國事已崩。她死後,玄宗再不焚瑞龍腦香,怕香氣一現,便淚從中來。高力士奉命掘墓遷靈,墳中空無一物,惟香囊猶在,香味未褪。那是楊玉環最後的存在,也是唐玄宗無法承受的證據。千年後的西成高鐵穿過寶雞、咸陽、興平,行經那條她最後走過的路—從華清池走向馬嵬坡。西成高鐵如同歷史的再現軌道。它穿越秦嶺,連接古都與天府,連接的是文化,也喚醒了香與記憶。若你行至咸陽北站,請閉上眼,感受空氣中的微涼:那不只是山風,而是瑞龍腦留下的余韻。楊貴妃不是香的使用者,而是香的象徵。她選擇此香,不是為了炫耀奢華,而是提醒自己,在這世上最富貴的地方,體會炎涼。如果說文成公主的香氣是一場信仰的遠征,那麼楊貴妃的香氣,就是一場命運的回光。今日乘西成高鐵南行,從西安至成都,經過的不只是地理空間,更是唐代一縷沉香般的嘆息。歷史無聲,但香氣猶存;馬嵬坡無語,但香囊猶香。香,是這段愛情最終的證人。 瑞龍腦香 清涼,但並不刻薄;端莊,又不失纏綿;在矛盾的夾縫中吐納耗盡,最後連一抹香灰都不剩,只留下一片無聲的餘燼與帝王的悔意。《馬嵬行》作者:劉禹錫綠野扶風道,黃塵馬嵬驛。路邊楊貴人,墳高三四尺。西出長安的扶風道上,綠野茫茫。馬嵬驛風塵滾滾,這裡正是楊貴妃長眠之地,只見她的墳墓高約三四尺立於路旁。乃問里中兒,皆言幸蜀時。軍家誅戚族,天子舍妖姬。向當地人詢問,皆說那是唐玄宗幸蜀時發生的事。禁軍誅殺楊氏家族,皇帝不得不犧牲寵妃以安眾怒。群吏伏門屏,貴人牽帝衣。低迴轉美目,風日為無暉。文武百官低首避讓,楊貴妃含淚挽留皇帝衣袍,轉動美目時,天地仿若黯淡無光。貴人飲金屑,倏忽舜英暮。平生服杏丹,顏色真如故。她飲下金屑自盡,命如曇花倏然凋謝。生前服用丹藥,死後面色仍如昔日一般紅潤。屬車塵已遠,里巷來窺覷。共愛宿妝妍,君王畫眉處。皇帝一行人遠去,村人悄悄來看她的遺容。她妝容未卸,美貌猶存,眉間正是君王親自畫過的地方。履綦無復有,履組光未滅。不見巖畔人,空見凌波襪。她的鞋履雖已失落,但鞋帶仍閃著光澤;人已不在,只剩水邊飄動的香襪,猶如凌波仙子留下的影跡。郵童愛蹤跡,私手解鞶結。傳看千萬眼,縷絕香不歇。馬驛的小童們迷戀她的遺物,偷偷解開腰間佩飾,傳看把玩,人雖死香卻未散。指環照骨明,首飾敵連城。將入咸陽市,猶得賈胡驚。她的玉指還戴著戒指,通透明亮;首飾珍貴,價值連城。即使到了咸陽市集,也足以讓胡人商販驚嘆。《冷香》一縷瑞龍腦,冷過江南雪,她在華清池中,溫泉不敵心涼。《袖香》棋局將敗時,風起羅袖香,她放犬誤局,他笑而沉醉。《馬嵬》梨花枝下香未斷,長安月冷馬嵬寒。一囊香氣埋不住,千載帝王悔最難。《御賜香》三千寵愛一身香,卻是冰香透骨涼。帝王手中賜珍寶,貴妃懷中成絕望。《焚香》她焚香如修行,非為妝點。那香氣,是心念的退場,是命運的前奏。《香囊》墳開人無,香囊猶在。最難消散的,是氣味裡的記憶與愛。《炎涼》瑞龍腦香:熱地長冰樹,煙火出冷香。她選擇的,不是富麗,是在富麗中守一縷炎涼。《無言》帝王無語,樂師不言,琵琶再彈,只為那飄不去的纖香。《回望》西成高鐵過馬嵬,誰知車窗外是斷魂處?昔日梨花香,如今只餘高嶺清風。《餘燼》一世寵愛一夕亡,香囊餘灰成哀傷。千年以後人未還,那縷冷香仍在唐。 歌曲 《炎涼香影》|瑞龍腦香・楊貴妃・西成高鐵 西成高鐵 圖片來源:西成高铁穿越古都仙境,一路风光如画,历史文化与自然美景共赏 & 西成高铁全线贯通 西安至成都仅需三个半小时 西成高速鐵路(Xi'an–Chengdu High-Speed Railway),簡稱西成高鐵,是連接陝西西安與四川成都的重要高鐵幹線,亦是《中長期鐵路網規劃》中「八縱八橫」主通道之一,更是中國首條穿越秦嶺山脈的高速鐵路。西成高鐵全線自西安北站至成都東站,全長 658 公里,共設 22 座車站,列車設計時速為 250 公里/小時。自 2012…

0 Kommentare

《空谷芳華》|高原桃香 · 文成公主 · 拉林鐵路

一縷高原冷香,伴著千里風雪嫁衣。桃花雖短,香氣卻長,埋在歲月之下,靜靜盛開在雪山深處。本篇探尋的是「文成公主入藏」,開篇便回望那場橫越千里的聯姻。傳說布達拉宮,便是松贊干布為迎娶尺尊公主與文成公主所建。貞觀十五年(公元641年),唐太宗李世民遣江夏郡王、禮部尚書李道宗護送文成公主入吐蕃,她攜帶著釋迦牟尼像、珍寶、經書三百六十卷作為嫁妝,還有一囊中原之香。松贊干布遠從邏些(今拉薩)趕至柏海相迎,千里風雪之行,正是香氣與信仰交會的旅途。公主自長安出發,身披華服,手持香囊,歷經羌地與雪域,終在林芝桃花盛開時,抵達命運的渡口。傳說中,布達拉宮是松贊干布為迎娶尺尊公主與文成公主所建。這座聳立於紅山之上的殿宇,承載著一場政治聯姻背後的千年餘韻。然而在布達拉宮之前,帕邦卡才是最早的靜修之所。松贊干布遷都拉薩後,先建布達拉宮,再修帕邦卡。這裡,既是談論國事、接待使者之地,也是一對政與心合的夫妻,在香煙繚繞的石上屋宇間共同修行的地方。帕邦卡山上的白屋,是松贊干布打坐處;而最頂層的黃房,據說則為文成公主所居。山間有一株古老桃樹,相傳為她親手所植。若花開之時,正逢她香囊中焚起那縷中原之香 - 高原桃香與沉穩乳香混合,在西藏天空下緩緩升起,如夢如詩。她,精通曆法與占卜,亦知香氣能安魂定志;她不是一位普通的公主,而是「香」的使者。香未散,人未還,但一整座高原,記住了她走過的氣味。高原上的春天來得比誰都遲,也比誰都真。桃花開時,雪未融,風依舊冷,但那花香,卻不躲不退,像是千年來第一次呼吸自由。如果說江南的桃香是一場夢,那林芝的桃香就是一次覺醒。花開在冰雪交界處,不是為了嬌媚,而是為了頑強。文成公主焚香而行,她走過的不是婚路,是文化的橋,是信仰的徑。她帶來的不只是人與書,更是香。那香氣中,有中原的思念,也有對未來的安撫。在空氣稀薄的高原上,嗅覺反而變得敏銳。一縷桃香,能讓記憶回到未嫁時的夢中臥閣,也能提醒她,身在異域,更要柔中有剛。古人合香,講究「君臣佐使」,但在林芝這片空谷中,一切都被自然重寫。雪是君,風是臣,桃是香的魂,而她,是唯一的使者。桃香不只是浪漫,它更是一種渡世之力。柔者不碎,香者不朽。文成公主未言,但香氣已先到,先於語言,也勝於語言。有些香氣,是為了記憶某個人;有些香氣,是為了讓人記住一段路。文成公主的桃香,是後者。今日拉林高鐵開通,時速160;當年駝隊萬里,步步辛苦。但香氣穿越的,從不是距離,而是信念。「桃花依舊笑春風」,可她早已不是昨日之身。林芝的春天裡藏著她的影子,不在畫裡,在風中。如果你經過林芝,請閉上眼,深吸一口氣。你聞到的不只是桃花,是那場歷史婚禮的餘韻,是來自千年前的一聲輕語:「我願意。」桃花不是用來賞的,是用來守的。文成公主所植那株老桃,如今仍在帕邦卡寺旁傲然挺立,即使風雪摧骨,也從未缺席過春天。若你親至帕邦卡,不妨尋一靜處,閉目焚香。聞見的,不只是桃樹間的清香,而是千年前她與他,在香氣中並肩靜坐的畫面。這香,渡過的是政局,也是愛。香氣無言,但記得所有細節。它記得文成公主抵達柏海時的風雪,也記得她第一次步入帕邦卡寺時的寧靜。它是靈魂的地圖,也是藏與漢的橋。文成公主 · 李錚拜別故土,叩別爹娘,尚未轉身,淚已成行;背對故鄉,面朝他鄉,尚未啟程,心已返航。明鏡日月山,為你重梳妝,清清倒淌河,隨你去遠方。文成公主,為何回頭望?腳下的路,為何越走越長?踏上高原,身著藏裝,頭釵格桑,跳起鍋莊;打開行囊,把夢收藏,心分兩地,他鄉故鄉。五彩的哈達,祈求永吉祥,醇醇青稞酒,祝福長安康。阿姐甲莎,情懷誰測量?一生的夢,守望大愛無疆。註釋:「阿姐甲莎」為藏語,意指「漢族姐姐」,是藏族人民對文成公主的深情愛稱。資料來源:文成公主高原無語,桃香有痕。石屋無人,香火未斷。她在高處修行,香自低處入心。一縷冷香,抵得萬里霜雪。 歌曲《空谷芳華》|高原桃香 · 文成公主 · 拉林鐵路 林芝桃花與高鐵復興號 拉薩至林芝 高原動車「綠巨人」:CR200J型復興號動車組 這款復興號動車組最高運行時速可達160公里,採用「2動8拖」的編組形式,並具備擴展至「12拖」的潛力。其最大亮點,是全球首創的「內燃+電力」雙動力牽引模式,能夠實現全程牽引順暢無需換車,真正做到了適應高原複雜環境的高效率運行。多項關鍵技術成功填補了業界空白,標誌著中國在高原鐵路技術領域的自主創新再邁新步——這就是中國自主研發的復興號高原內電雙源動車組。 拉林鐵路是連接西藏拉薩與林芝的國鐵Ⅰ級單線電氣化鐵路,是川藏鐵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截至2022年10月,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電氣化鐵路,最高達到3650公尺。鐵路起於協榮站,經由拉日鐵路接入拉薩站與拉薩南站。路線沿拉薩河行進,經貢嘎、山南、朗縣、米林,最後抵達林芝站。正線全長403.144公里,設計時速為160公里。圖片來源:感受中国速度!踏上西藏首趟复兴号列车“绿巨人”  & 拉林铁路備註:關於「綠巨人」綽號一事,感謝中車郝曉龍先生的指點。文章由 AI 整合生成|資料來源:中國中車微信公眾號、歷史典籍及藏地文化傳說文成公主乘坐高原“复兴号”,寻访桃花香西藏林芝:复兴号动车组穿行在桃花海间西藏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步辇图》汉藏友好的历史见证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曾在此居住,有棵桃树的历史比大昭寺还久远感受中国速度!踏上西藏首趟复兴号列车“绿巨人”复兴号CR200J型电力动车组拉林鐵路 Facebook Youtube…

0 Komment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