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頂尖名校必修的理性談判課》讀後心得

《頂尖名校必修的理性談判課》讀後心得

By Ning Huang

在一看到書名的時候,我腦袋裡提出的第一個問題是: 到底什麼是「理性」? 什麼又是「不理性」? 查了一下網路,維基百科對「理性」定義大致如下:

理性(英語:reason)最早源於希臘語“邏各斯”(λόγος,logos)。在羅馬時代,譯成拉丁語:ratio,拉丁语原意是計算金錢。在哲學中, 理性(英語:Rationality)是指人類能夠運用理智的能力。它通常指人類在審慎思考後,以推理方式,推導出合理的結論。這種思考方式稱為理性。

所以理性有著計算與思考的含義。西方哲學推崇理性,在經濟行為當中也是崇尚「理性的行為」與「理性的決定」。

其實在華人的教育哩, 裡性教育是非常缺乏的。在中國哲學裡, 相對西方哲學而言,也是比較缺乏理性, 但是強調注重「悟性與感性」。我個人認為此兩者沒有誰優誰劣的問題, 而是在一個具體的情況裡去選擇哪個方式比較能解決問題, 或者很多情況是需要結合理性與感性, 以做出一個較好的結果的決定。像德國人習慣把「人」與「事」分開看待, 那麼談判時保持「理性」與「就事論事」的態度就非常重要。而在談判對手以「情」為導向的談判情境裡, 適度的「感性」則不可或缺。

關於「理性」與「感性/悟性」的論述, 我就在此停住, 而是直接來看看, 西方崇尚理性之下所主張的「理性談判」究竟是什麼。在西方新古典經濟學的影響下, 所謂的「理性決策」被無限推崇。

這本書由兩位作者執筆, 一位是貝澤曼(Max H. Bazerman), 任教於哈佛大學商學院;另一位作者是妮爾(Margaret A. Neale)目前任教於史丹佛大學商學院。

這本書由兩位作者執筆, 一位是貝澤曼(Max H. Bazerman), 任教於哈佛大學商學院;另一位作者是妮爾(Margaret A. Neale)目前任教於史丹佛大學商學院。

就我個人來看, 在這本書裡, 作者介紹了四大重點:

七種「不理性」的談判行為, 並提出了應對之道。

圍繞著談判三角框架 (備案, 利益/需求與議題輕重緩急), 作者介紹了八種如何進行理性框架思考的處方。我猜想因為以理性思考為出發點, 所以這個談判三角框架以「事」為主, 人、時與地等因素則無談及。

多邊的理性談判

12種進行「整合型」談判的策略行為。

這本書裡的舉例以及說明解釋, 都是大家在其他的談判課耳熟能詳的。

有理性談判就應該就會有不理性談判, 什麼是理性談判? 什麼又是不理性? 理性談判有哪些行為? 不理性談判又有哪些行為? 如何操作一個理性談判, 如何避免不理性談判, 這都是我看到書名時, 想在本書找到的答案。

作者首先開宗明義提到, 談判處處存在, 以不同的形式出現, 也發生在不同的關係裡, 不只是商業上、政治上, 也存在於夫妻與親子關係當中。

他們對於「理性談判」做了下列兩個定義:

做出「最好的決定」, 獲得「最大的利益」

知道如何達成「最好的協議」。

這本書的中文翻譯, 對我來說, 讀起來很辛苦, 很多段落都得多讀幾遍, 才能大致看懂意思。也是自己長年住在德國, 中文變得很生疏, 看得很吃力。

如何達成「理性談判」, 需要建構在不斷提升自己的談判能力上, 對此兩位作者提出了四點建議:

1.審查自己的決策流程

2.主動思考對方的決策流程

這兩點, 主要屬於在談判「前」的準備工作, 在情報蒐集與分析之後, 如何假設與預期對方對我們行為的回應, 其中包含正反合三方面。在此需要特別著重「價值三角」與「鍊結活動」的分析和模擬  (參考鄭志豪的部落格)。而在談判的過程中, 也得隨時盤查與審思己方與對方的下一步, 隨時做調整。

3.對你的「底價、利益和議題」的相對重要性, 做出最好的評估。

4.將談判過程視為蒐集與更新資訊的機會。

談判是一個「動態的」過程, 談之前的情報蒐集不代表蒐集的完整。底價、利益和議題其實也會隨著談判的過程而有所變動, 保持一個開放的心態去面對這種不斷的變動, 是一個優良的談判者需要養成的心態與素養。

其實作者的幾點建議, 2500年前的「孫子兵法」, 早已提到了,就是「知彼知己」以及如何蒐集「情報」的基本功。

所謂的七種不理性談判行為, 作者提到下列幾項:

1.不理性地「堅持到底」, 有時候第一項行動方針已經不是最有力的選項了, 但是人們卻仍堅持下去。

2. 以為你要有所得, 對方一定有所失。

這就是所謂的「大餅迷失」, 也是「分配型談判」的基本思考架構, 由這個出發點來進行的談判, 通常就是爭奪既有的資源, 其立論基礎就是你多我少。

3. 以「不相關」的資訊作為判斷情勢的基礎, 例如對方剛開始談判時提出的第一個條件。

這就是受到對方錨定的影響, 可以置之不理、準備破局或是重新提出新的對案, 而這個對案是我方所認為的合理要求。

4. 過分受到資訊呈現的方式影響。

資訊的呈現常常會誤導整個的情勢以及判斷。

5. 過分依賴現成的資訊, 忽略了相關的數據。

6. 若能從對方的立場思考, 就能獲得新資訊或新想法, 但他們都沒做到。

這裡強調的是「同理心」, 從對方的角度思考, 在談判的準備階段, 這是很重要的一步, 藉由情報蒐集, 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對方的需求與利益, 去思考對方可能提出的議題和排列, 以及對方可能會有的反應等等。

7. 過度自信, 誤以為能得到對你有利的結果。

謙虛是老祖宗一直以來的詢詢教誨。《尚書·大禹謨》:「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過度自信容易輕敵, 因而容易判斷錯誤, 而導致決定錯誤。這也是有權勢者, 容易犯的錯誤。

談完了七種不理性的談判行為之後, 作者進一步介紹談判的「理性框架」。

兩位作者所提的談判框架, 圍繞著三個重點: 「備案」, 「利益(需求) 」 與「議題輕重順序」, 並且還有八種如何進行理性框架思考的建議。我猜想因為是以理性思考為出發點, 所以這個談判三角框架的核心重點在「事」, 人、資源、時、地、溝通等其他因素則沒有談及。

框架的三要點是:

1.「備案」: 談判前要思考, 不談成會有什麼後果, 然後自己的「最佳替代方案」(BATNA)是什麼? 然後以這個最佳方案為自己的底線。作者提到: 「談判的目標不只是達成共識, 而是達成共識之後應該要比沒有共識的情況好。」

就 2.「議題」與 3.「利益」而言, 要找出己方與對方真正要談的議題和雙方真正想要的利益, 並對兩者之間的議價區 (ZOPA) 進行評估。

有了備案, 也知道「議題」的輕重, 這時才會比較清楚什麼是一定要的, 什麼是可以給出去交換的。

釐清了上述種種之後, 再來進一步針對七種不理性的談判行為, 評估己方與對方可能受到的影響。

己方   vs.     對方

  1. 沒有達成共識, 會怎麼做?
  2. 真正的議題和各方的利益
  3. 評估每個議題的重要性
  4. 評估議價區
  5. 評估交換的機會在哪裡
  6. 評估受到七項不理性談判行為偏誤影響的程度

關於分配型與整合型的談判, 作者則提出了12項策略行為, 以達成整合型協議:

策略一: 建立信任, 分享資訊。

策略二: 踴躍發問, 多多益善。

策略三: 主動提供部分資訊。

策略四:  同時提出多項選擇。

策略五: 尋找協議後的協議。

策略六: 利用「期待的差異」來創造互惠的交易。

策略七: 利用「風險偏好」的差異來創造互惠的交易。

策略八: 利用「時間觀」的差異來創造互惠的交易。

策略九: 在談判中「增加」議題, 增加雙方互惠交易的機會。

策略十: 思考是否有方法可以降低對方的成本, 讓你能達成目標, 或是讓對手達成目標的成本。

策略十一: 思考是否有方法能減少或消弭資源匱乏的處境, 因為這讓雙方造成衝突。

策略十二: 尋找創新的解決方法, 目的在滿足雙方的利益或需求, 而不是符合雙方的立場或要求。

最後作者提到「運氣」在談判中佔有的角色, 有時候幸運地遇到天時、地利、人和 – 就是遇到機會, 反而會幫助一個談判新手或不善談判的人, 取得最後的成功。在雲氣的影響之下, 並不是具備理性談判的能力, 就一定能贏得最後的勝利。

再來作者提到如何把「經驗」轉化為「專業」, 在這當中「反思與回饋」是一個很重要的能力。而「回溯、反思」與「得到回饋」也能幫助一個有經驗的談判家避免「贏家的詛咒」。

關於「多邊談判」, 作者也提出了一些建議, 因為是我較少遇到的情況, 所以在此略過。

讀完這本書之後, 我個人對於理性談判的了解是: 其重點在於事前的充分準備, 不只是己方也是對方, 理性談判的焦點有三: 在於有無準備好的「備案」、是否清楚自己與對方到底「要什麼」, 再來是對每個「議題的輕重排序」, 所謂議題的輕重排序是, 指的是能否在: 「一定要」、「可要可不要」和「能送出去交換」三者之間做個排序。

談判是一個「動態的」過程, 所以談判時對於這個三角框架也要保有開放與應變的態度與能力。

祝大家 在兩位作者建議的「理性談判」建議下, 都能談出「最想要的結果」。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Vivamus quis arcu est. Quisque posuere est arcu, id hendrerit orci pulvinar id. Cras egestas metus sit amet felis accumsan, vitae placerat libero sodales. Morbi efficitur maximus massa et aliquam. Quisque vel viverra augue.

Nullam scelerisque erat nisl, eu aliquet quam porttitor et. Aliquam molestie sem augue, non egestas nunc sagittis in. Suspendisse vehicula turpis eget leo sollicitudin, dapibus commodo massa facilisis.

“Class aptent taciti sociosqu ad litora torquent per conubia nostra, per inceptos himenaeos.Aenean non turpis vitae ligula tristique sagittis. Cras varius erat pulvinar eros pretium suscipit. Duis eleifend sit amet sapien sed ultricies.”

Ut ac tortor eget nibh condimentum congue. In facilisis porttitor iaculis. Etiam vestibulum, nisl nec molestie egestas, velit lorem venenatis tellus, pellentesque blandit nulla sapien accumsan velit. Vivamus purus nunc, dictum nec elit viverra, semper iaculis risus.

Dieser Beitrag hat 2 Kommentare

  1. Lawanna

    My brother recoommended I might like this web site.
    He ussed tto bee totally right. Thiss post actually mmade my day.
    Yoou cann’t consider simply howw soo much tim I had spent
    for this information! Thank you!

  2. Molly Brown

    What’s up Dear, are you truly visitig this website on a regular
    basis, iff so after that you will efinitely obtain plasant know-how.

Schreibe einen Kommentar